介入放射 血管里的“精准手术”

介入放射 血管里的“精准手术”
作者:​田璞   单位:宜宾市中医医院
5194

在现代医学的神奇世界里,有一项被誉为"血管内精准手术"的技术——介入放射治疗,它宛如一位神秘的血管"拆弹专家",无需开刀就能在人体的血管网络中施展妙手,为众多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揭开介入放射治疗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介入放射治疗

(一)什么是介入放射治疗

介入放射治疗是一种在医学影像设备(如X射线、超声、CT、MRI等)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或经人体自然腔道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技术,它结合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介入放射治疗的优势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放射治疗具有诸多显著优势。首先,它具有微创性,大部分操作只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皮肤切口仅为2-3毫米,甚至无需切口,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其次,精准性高,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变部位的细微结构,将治疗器械准确地送达病变处,实现对病变的精准打击。再者,疗效确切,对于许多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甚至更好。

二、血管里的"精准手术"——介入放射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一)动脉瘤: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动脉瘤是由于血管壁的病变或损伤,导致血管局部扩张或膨出而形成的瘤状结构,就像血管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常见的动脉瘤包括颅内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

介入放射治疗在动脉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颅内动脉瘤,常用的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术,医生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沿血管输送至颅内动脉瘤部位,然后将栓塞材料(如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注入动脉瘤内,堵塞动脉瘤腔,阻止血液流入,从而消除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对于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血管狭窄与闭塞:畅通血管的"清道夫"

血管狭窄与闭塞是由于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闭塞,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下肢缺血等严重后果。介入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来治疗血管狭窄与闭塞,球囊扩张术是将球囊导管送达狭窄部位,通过充盈球囊来扩张狭窄的血管管腔,恢复血液流通。

(三)血管畸形:异常血管的"终结者"

血管畸形是由于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等。介入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栓塞术来治疗血管畸形。医生将栓塞材料注入异常的血管团内,堵塞异常的血管通道,使畸形血管失去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三、介入放射治疗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的准备

在进行介入放射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如CT、MRI、DSA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变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二)治疗过程

介入放射治疗通常在导管室进行,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局部麻醉。医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血管(如股动脉、桡动脉、颈静脉等)将导管插入血管内,然后将导管逐渐输送至病变部位。根据病变的性质和治疗方案,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器械(如球囊、支架、栓塞材料等)进行治疗。

(三)治疗后的护理

治疗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穿刺部位需要压迫止血6-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医生会给予患者抗感染、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以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四)可能的并发症

虽然介入放射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栓塞材料移位等。

总之,介入放射治疗是一种不开刀的"精准手术",它为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介入放射治疗将会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血管疾病,不妨咨询专业的介入放射科医生,了解介入放射治疗是否适合您。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