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后髋部骨折的处理方法

老人跌倒后髋部骨折的处理方法
作者:程显强   单位:烟台莱阳中心医院
127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跌倒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事情,因为很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问题,他们在跌倒后会出现身体各个地方的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老年群体骨折。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老龄化人口比例逐渐增加,我国当前已经处于一个持续性的高速老龄化时期。髋部骨折作为骨质疏松最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在我国的老年群体当中,髋部骨折比例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正如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听见的一句话——髋部骨折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那么,为什么会有此类说法呢?原因在于髋部骨折产生之后,患者本身的术后活动能力恢复难度就很大,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术前的活动能力,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家庭护理或是借助辅助装置来维持生活要求。而髋部骨折之后,由于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他们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内科合并症或围手术期并发症,例如压疮、血栓、肺部感染等。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髋部骨折与常规的外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区别及临床独特特点,多以粉碎性骨折为主,患者骨质量较差,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佳,复位难度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经常产生,且很多患者会有二次骨折的可能性。

假如在生活当中您身边的老年人出现了髋部骨折现象,那么要采取怎样的应急处理方法呢?

首先对于刚刚受伤的髋部骨折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腿部肿胀情况,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周围是否有皮下瘀斑,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病情状态。当老年人跌倒之后,应该立即让其处于平卧位,然后检查他们的意识、脉搏、呼吸等情况,并同时拨打120寻求急救,但是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切勿随意搬动老年人,否则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二次损伤,影响后续治疗进程。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最佳治疗时间是48小时之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对于老年的髋部骨折其行非手术治疗在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达到50%。虽然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都会有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但如果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案,患者除了会有骨折畸形愈合乃至不愈合的风险之外,还可能会产生前文提到的各类卧床相关内科并发症,且这些并发症对于一些本身存在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而言,可能是致命的因素。原则上大多数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应该通过手术治疗,用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越延迟,患者的死亡率相对更高。

按照我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当中提到的相关要求,针对病因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并配合功能锻炼或复位固定辅助锻炼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并减少急性骨丢失情况,防止患者再次出现骨折。当前人工髋部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髋部骨折的一类成熟技术,这种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很多患者经过手术之后能够尽快恢复至相对良好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微创手术像PFNA内固定,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创伤小、恢复快,很多老年人都能耐受,并且在延长老年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卧床并发症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手术完成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会成为影响老年群体恢复的首要因素,所以开展术后活动至关重要,原则上,我们应鼓励髋部骨折患者尽早开始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抬高患肢,或是在弹力袜的帮助下展开足、趾运动等,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即便患者出院回到家中,也应该鼓励患者控制体重并做好保暖,防止跌倒碰撞,避免大强度活动。在饮食方面应多补充钙质,多吃一些牛奶和海产品等。如果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能够做到以上这些方面,他们的恢复程度不仅能大幅提升,同时后续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那么如何在生活当中预防老年人群出现跌倒后髋部骨折等问题呢?作为家属朋友们一定要加强老年人群体的防跌倒宣传教育,让他们从根源上规避跌倒风险,加强个人安全防护,与此同时要合理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重视与跌倒有关的各类疾病的提前预防与定期体检。

2025-04-0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