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流感 科学预防是关键

正确认识流感 科学预防是关键
作者:范培军   单位:新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6

“感冒了?多喝点热水就好了!”“流感就是感冒,吃感冒药就能好!”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类似说法,那么这些说法准确吗?到底啥是流感?该如何预防呢?以下就跟随笔者一起揭开流感的“神秘面纱”吧!

啥是流感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流感并不等于感冒,不能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二者在症状、病原体、传染性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

从定义角度来说,流感是因特定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也称“流行性感冒”,主要为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引发呼吸道感染所致。与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所致的普通感冒存在明显差异。流感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很容易在学校、家庭、办公区域等人群密集场所扩散。

从症状角度来说,流感要比普通感冒更猛烈。普通感冒多以低热(37.5~38℃)、鼻塞、流涕、咽痛等为常见表现,一般可以在3~5天好转。流感则通常来势汹汹,在普通感冒的呼吸道症状基础上,可伴有高热(39~40℃)、肌肉酸痛、头痛、寒战、乏力、恶心呕吐(儿童为主)、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而且流感病程长,可持续1~2周;并发症风险较高,容易合并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简而言之,流感不等于普通感冒,一定不要硬扛。

如何预防流感

虽然流感具有较强传染性,但积极预防也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从以下角度做好预防工作:

第一,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主动防御方案之一。建议老人、儿童、慢性病群体、医务人员等,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疾病发生。而且需注意,疫苗并不是接种一次就万事大吉了,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所以建议每年流感季来临前都进行疫苗接种,以抵御疾病。

第二,做好个人防护,将传播途径切断。流感主要经接触、飞沫传播,因而日常要从这两方面做好阻断。首先是外出戴口罩,以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其次要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若不方便洗手,可以选择含酒精(75%)的免洗洗手液或湿巾进行清洁;最后要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流感流行季,建议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必须前往的情况下可缩短停留时间,保持社交距离。

第三,注意环境卫生。要保持常停留的场所环境卫生、通风良好。建议流感流行季节定期开窗通风(2~3次/天,30分钟/次);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擦拭桌面、门把手等。此外,要避免与流感患者同住,建议分房隔离,避免混用餐具、毛巾等,以免交叉感染。

第四,提升自身抵抗力。建议规律作息,均衡膳食,适度运动,以改善体质,提升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流感患病风险。同时要注意秋冬季节保暖,避免受凉,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增加病毒入侵风险。

第五,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症状,但是症状更严重,比如头痛、高热(>38.5℃)、肌肉酸痛等,就需要警惕流感,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基于临床检查判断病情,并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以早期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这里要注意切忌滥用药物,流感是病毒感染引发的,头孢等抗生素无效,不能自行服用。退烧药对缓解发热、疼痛具有积极作用,但相关药物都有剂量限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或按说明用药,以免过量,引发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其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更多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但面对流感也无须过度恐慌,流感是可防可治的。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流感,科学预防流感,健康度过每一个流感季。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