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3神奇的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简单来说,就是宝宝出生后,将其裸露的身体紧贴母亲裸露的胸前或腹部皮肤。这看似普通的举动,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对于宝宝而言,离开母体后,外界环境陌生又充满挑战,而与母亲的皮肤接触,能让他们重新寻得安全感。宝宝闻着妈妈熟悉的味道,感受着妈妈的心跳,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温暖的“宫殿”,情绪很快便能稳定下来。研究表明,至少持续90分钟的皮肤接触,有助于宝宝适应新环境,保持体温稳定,还能帮助婴儿自主找到妈妈乳房,开启吸吮之旅。
从妈妈的角度看,皮肤接触是与宝宝建立深厚情感联系的起点。在经历分娩的“大战”后,母亲通过与宝宝肌肤相亲,情绪能得到极大的安慰,那种初为人母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就此紧密相连。而且,这种亲密接触还能促进母亲体内催产素的释放,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不可忽视的观察
产后2小时在医学上被称为第四产程,是向产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产妇身体的各个系统功能均会发生相应改变,如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同时也是产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发时期,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心衰等都有可能出现。所以,医护人员会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密切观察。
1.产妇状态观察:医护人员会留意产妇的精神状态、面色、结膜和甲床色泽等。同时,还会关注会阴是否有血肿,膀胱是否充盈。顺产分娩消耗大量体力,加上会阴部切口疼痛,产妇可能感觉不到尿意,但长时间憋尿会影响子宫收缩,甚至引发尿潴留,进而导致产后出血。另外,如果产妇自觉头晕、胸闷、肛门坠胀等,也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因为这可能提示存在产后出血和阴道壁血肿等问题。
2.生命体征监测:体温、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在产后2小时内的变化尤为重要。这期间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如产后出血、子痫、产后心力衰竭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产前存在胎膜早破、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更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提示。
3.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观察:分娩后,助产士通常第一小时每隔15分钟按压一次宫底,第二小时每隔30分钟按压一次宫底,通过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并将子宫内的积血压出,同时统计2小时内的出血量。若阴道出血较多,会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产妇自身若感觉阴道流血变多,也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4.新生儿观察:医护人员会关注新生儿的呼吸、心率、肤色、哭声等情况。正常新生儿呼吸平稳,哭声洪亮,肤色红润。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心率异常,皮肤发绀或苍白,哭声微弱等情况,需及时处理,这对新生儿能否顺利适应外界环境至关重要。
“三早”的意义
在产后2小时内,还应及时进行“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早接触前面已详细阐述其重要性。早吸吮,在母亲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助产士会指导妈妈让宝宝尽早吸吮。这既可以帮助妈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风险,又能让宝宝获得珍贵的初乳。初乳量虽不多,每次大约只有2-10ml,却能预防宝宝患感染、过敏,帮助宝宝胎便排出、预防黄疸,还有助于宝宝小肠发育成熟。早开奶,母乳中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物质,能增强新生儿尚不完善的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早期频繁吸吮、按需喂养、有效吸乳,还能减少乳房肿胀情况的发生,为日后哺乳奠定良好基础。此外,“三早”还能强化母婴之间的互动与默契,让母亲更快适应育儿角色,对宝宝的身心发育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同时,早吸吮时宝宝的吸吮动作能刺激母亲乳头神经,促进催乳素分泌,为后续乳汁的持续分泌提供保障,而宝宝在与母亲的互动中,感官得到刺激,也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