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能不能给我开一支减肥针?”近期,全国各地医院的内分泌科和药学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咨询热潮。然而在这波热潮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现象:许多BMI正常的爱美人士盲目追求药物减肥,却不知自己正在踏上一条风险之路。作为药师,我经常需要向患者解释:目前国内上市的司美格鲁肽其实有三个不同版本,分别针对不同人群,混淆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下面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个版本的司美格鲁肽到底有哪些区别:
司美格鲁肽的三个“身份”
司美格鲁肽本质上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还能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从而实现降糖与减重的双重作用。在最新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司美格鲁肽作为伴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有一定的减重作用。但存在三种版本的司美格鲁肽,在剂型、剂量和适应证上存在差异。
谁能用?谁禁用
适宜人群:对于减重版“诺和盈”,仅限BMI≥30的单纯肥胖者,或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患者,在正规医疗机构,使用前需要由医生进行肥胖临床评估,符合适应证才可用药;而降糖版“诺和泰”和口服片“诺和忻”,则适用于确诊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外,口服途径的“诺和忻”,胃肠反应比针剂稍轻,适用于拒针的2型糖尿病人群,剂型工艺是亮点,有特殊的载体保护,可穿越胃酸屏障,避免药物遭到胃酸破坏。
绝对禁忌人群包括: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患者;胰腺炎病史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特别提醒:BMI正常者切勿滥用!网络炒作导致不少健康人群盲目追求“瘦身”,但非适应证用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胰腺炎等风险。
副作用与停药反弹:药物不是“万能解药”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为主:恶心(约15%)、腹泻(10%)、呕吐(7%),这些症状多发生于剂量递增期,通常1~2周缓解。为避免严重副作用,专家建议用药应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更严重的风险包括:低血糖(尤其联用磺脲类药物时)、急性胰腺炎、心率升高(平均每分钟心跳增加1~6次)。
关于网络流传的“司美格鲁肽可能导致失明”的说法,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国际上一些回顾性分析,其是否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还是由其他因素所致,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停药反弹问题尤为突出。研究显示,单纯依赖药物而不调整生活方式者,停药后体重反弹率超80%。“单纯靠打针,躺平减肥”不现实。若未减少脂肪比例,停药后体重可能不降反升。
强烈建议用药期间必须同步控制饮食(低热量、高蛋白)、坚持有氧与抗阻运动,以维持肌肉量。只有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才能在停药后维持减重效果。
药师提醒:科学用药的4大原则
处方药不可自行购买:不管是用于减重还是降糖,所有司美格鲁肽制剂均为处方药,需经医生严格评估后开具。自行购买使用可能面临假药风险和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健康威胁。
剂量递增需循序渐进:无论是注射液还是口服制剂,都应遵循小剂量起始、缓慢递增的原则。这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提高耐受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治疗管理的基石,药物治疗在肥胖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减重手术是肥胖的最有效治疗手段。药物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长期监测不可松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体重、血糖、肝功能等指标,特别关注胃肠道反应和胰腺炎症状。如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应立即就医。
总之,司美格鲁肽不同版本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包装和剂量上,更体现在它们所服务的不同医疗需求上。理解这些区别,就是理解安全用药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