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在体检中心或医院的诊室里,我们常常会听到医生建议:“去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吧。” 但并不明白心脏彩超是查什么的。
心脏彩超是什么
心脏彩超,全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在屏幕上形成心脏的动态影像的检查手段。如果说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静态报告,心脏CT或造影是查看血管的造影图,那心脏彩超就是观察心脏结构和动力系统的动态纪录片,它能实时显示心脏的大小、形态、心肌厚度、瓣膜活动情况,以及每次心跳时心脏泵血的效率。而且整个过程没有辐射、不用打针、不会带来疼痛,属于典型的无创检查,对老人、儿童甚至孕妇都很安全。
哪些情况需要做心脏彩超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会逐渐出现老化,比如心肌弹性下降、瓣膜出现轻微反流、心功能轻度减退,这些变化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心脏彩超能及时发现。因此,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应每2-3年做一次。6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有基础疾病的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肾病等疾病,会长期损害心脏。这类人群即使没有心脏不适,也需要每年做一次心脏彩超,监测心脏是否受到影响。
特殊人群:备孕女性或孕妇,尤其是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既往流产史或孕期出现胸闷、气短的孕妇,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心脏彩超,排查自身心脏问题。儿童如果经常感冒后咳嗽、气短,或生长发育缓慢,也需要做心脏彩超,排查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检查前后该做什么
检查前,可以正常吃饭、喝水,但要避免吃得太饱,然后穿着宽松、易穿脱的上衣。如果是儿童做检查,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因为害怕哭闹不配合,医生会先尝试家长陪同、玩具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方式安抚;若安抚无效,才会在评估后使用镇静药,并详细告知镇静的必要性及相关风险。如果是孕妇,需要提前告诉医生怀孕周数,医生会调整探头的频率和检查时间,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进入检查室后,医生会让我们躺在检查床上,调整床位的角度。然后,医生会在我们的胸部、腹部或颈部涂抹一层耦合剂。接下来,医生会拿着一个探头,在涂抹耦合剂的部位轻轻滑动,屏幕上就会实时显示心脏的动态影像。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用纸巾帮我们擦干净耦合剂,然后穿好衣服,等待报告。
一般来说,检查结束后10-30分钟就能拿到报告。拿到报告后,最好第一时间找开具检查单的医生解读。如果报告显示心脏结构大致正常,说明目前心脏没有明显问题,后续按照医生建议定期体检即可。如果报告有异常,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读懂心脏彩超报告
报告的开头通常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检查编号、探头类型等。这部分虽然简单,但我们也要首先确认好姓名、年龄是否正确,避免拿错报告。
随后可以查看超声描述,重点关注心脏腔室大小、射血分数、瓣膜情况、心肌情况、心包情况,如果看不懂可以继续查看最后的超声诊断。
如果报告上描述“心脏结构大致正常,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说明心脏目前没有问题。如果报告上描述“左心室肥厚”“二尖瓣大量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包大量积液”等字样就存在异常。
常见的关于心脏彩超的误解
1.有反流就是心脏病,需要治疗
很多人看到报告上写着二尖瓣少量反流,就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吓得赶紧吃药。其实,少量反流非常常见,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随着年龄增长,瓣膜会出现轻微的老化,导致关不严,出现少量反流,这就像人老了关节会有点僵硬一样,是正常的生理变化,通常不需要治疗,也不会影响健康,只要每年复查一次,观察反流是否加重就行。
2.每年都要做心脏彩超,才能预防心脏病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每年做心脏彩超。对于健康的年轻人,只要没有基础病,没有家族史,也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每年检查,每5-10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就行。对于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可以每2-3年做一次心脏彩超。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的人,或有心脏不适症状的人,才需要每年做一次,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