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备孕一年没有怀上,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很长,月经量也比以前多了,B超发现内膜很厚,于是来到了妇科做了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出来后,小张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
面对这个诊断结果,小张有些困惑和担忧。医生耐心地向她解释了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知识,并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曼月乐环治疗配合严密随访,她如今已恢复规律月经,还准备明年要宝宝!
一分钟搞懂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可以想象成子宫里的一层“土壤”,每个月,雌激素就像“肥料”一样,给内膜提供营养,让它慢慢生长变厚。等到快到月经的时候,孕激素就像一台“收割机”,把这层旧的内膜“收割”掉,让它脱落,然后随着月经流出来。这样子宫内膜就完成了一个正常的生长和脱落的过程,为下一个月经周期做准备。
但如果激素失调了,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肥料”(雌激素)给得太多,或者“收割机”(孕激素)不工作了,内膜就会过度生长,就像庄稼没有好好管理,疯长起来,田里堆满了杂草一样,内膜会变得特别厚。这种异常生长有以下两种危险模式:
1.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这种情况就像是内膜只是单纯地变厚了,就像田里的杂草虽然长得乱,但没有毒,细胞形态还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及时治疗是可以逆转的,癌变的风险比较低,但还是要警惕一些高危因素,就好比要及时把杂草清理干净,让“土壤”恢复到正常状态。
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H):这就比较危险了,相当于不仅杂草多,还发生了变异,细胞出现了异型性。这种情况下,内膜有癌变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专业的治疗和检查。
总之,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需要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来维持,激素失调会导致内膜异常增厚,进而可能引发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有以下症状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增生
1.长期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
2.肥胖、糖尿病、高血压。
3.未生育、绝经晚或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
4.家族中有Lynch综合征或子宫内膜癌病史。
保生育治疗方法
对于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以及生育需求,开具适合的药物。孕激素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首选药物。它能抑制子宫内膜的过度生长,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常用的孕激素药物包括口服的孕激素和宫内节育器(如曼月乐)。
1.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的治疗和随访
在药物治疗期间,每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如果连续两次、间隔6个月的组织学病理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可以考虑停止内膜病理评估,但仍要求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
在子宫内膜恢复正常后,应遵医嘱积极采取促排卵措施,帮助怀孕。即使在产后,仍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随访,以确保健康。
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H)的治疗和随访:
对于有强烈生育要求、年龄小于45岁、没有药物禁忌证或妊娠禁忌证,并且能够每3个月进行一次内膜病理评估的患者,可以使用曼月乐或口服高效孕激素进行治疗。
在完全缓解后,推荐使用辅助生殖技术来帮助生育。
如果连续两次活检病理检查都没有发现病变,可以改为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内膜病理评估,直到去除危险因素或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保生育治疗五大禁忌
1.治疗期间擅自停药: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需要一个完整的疗程,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例如,孕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是为了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过度刺激,维持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状态。如果中途停药,子宫内膜可能会再次出现异常增生,甚至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2.复查偷工减料:定期复查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保生育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有无异常增生等情况,同时也可以监测卵巢功能、激素水平等指标,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体重失控:肥胖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脂肪组织可以将其他激素(如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从而增加体内雌激素的总量。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会进一步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因此,在保生育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提高治疗效果。
4.盲目服用雌激素保健品:雌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雌激素的使用。子宫内膜增生的本质是雌激素作用下的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因此,盲目服用雌激素保健品可能会加重病情。
5.治愈后不积极备孕: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在治愈后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备孕。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仍未怀孕,建议患者继续与医生保持沟通,探讨进一步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