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成人亦可患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咽痛、头痛、流涕等症状。由于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传染性,且病程较长,居家照护在疾病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居家照护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风险,还能让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生活照顾,因此科学的居家照护对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围绕用药、营养、复诊三个关键环节,阐述支原体肺炎的居家照护要点,旨在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管理支原体肺炎,促进早日康复。
科学用药
1.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原则
治疗重点是早期识别和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和危重症支原体肺炎。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10天以内,病程14天以后仍持续发热,病情无好转者,常遗留后遗症。
阿奇霉素的用药方案:轻症可予10mg/(kg·天),每日一次,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3天,必要时可延长至5天;轻症也可第一日10mg/(kg·天),每日一次,之后5mg/(kg·天),连用4天。重症推荐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mg/(kg·天),每日一次,连用7天左右,间隔3~4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总疗程依据病情而定,多为2~3个疗程。
其他药物用药方案
克拉霉素用法:10~15mg/(kg·天),疗程一般为10天左右。红霉素用法:多为30~45mg/(kg·天),疗程10~14天。罗红霉素用法:多为5~10mg/(kg·天),疗程10~14天。
2.对症治疗:缓解咳嗽、发热等症状
退热:体温≥38.5℃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或布洛芬(美林)。止咳化痰:干咳可使用右美沙芬;若痰液黏稠,可加用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必要时进行雾化用药。鼻塞/流涕:生理盐水喷鼻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3.避免药物滥用
不随意使用抗生素:支原体肺炎早期可能被误诊为普通感冒,若未经病原学检查盲目使用各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不仅无效,可能增加耐药风险。
不滥用激素:除非合并严重气道高反应或重症支原体肺炎,否则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4.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轻症不推荐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当重症患儿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塑形性支气管炎(PB)时,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
支原体肺炎患者常因发热、咳嗽导致食欲下降,但充足的营养摄入对免疫系统恢复至关重要。
1.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如鸡蛋、鱼肉、瘦肉、豆制品、牛奶等。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菠菜、胡萝卜)、水果(橙子、猕猴桃)可增强免疫力。适量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ml,可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2.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食物可能加重咳嗽症状。冷饮、甜食可能刺激咽喉,诱发咳嗽。
复诊与监测
应特别留意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发生,如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包括透明肺)、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机化性肺炎等。
1.何时需要复诊?
若规范使用抗生素3天后症状无改善,仍持续高热(39℃)、剧烈咳嗽,或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之一,则可能与疾病加重,或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哮喘发作、胸腔积液和肺栓塞等有关,需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2.居家监测要点
体温监测:每日至少测量2次,记录发热趋势。咳嗽变化:观察痰液颜色(黄绿色痰提示合并细菌感染)。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烦躁、拒食,需及时就医。
3.康复期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支原体肺炎恢复期约2~4周,过早运动会加重病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二手烟、粉尘等刺激。
结语
支原体肺炎的居家照护需围绕规范用药、科学营养、及时复诊与监测三大核心展开。家属应提高疾病认知,避免盲目用药,并在出现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以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