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镶的假牙用了20年都没换!”在口腔科门诊,72岁的张奶奶向医生展示她泛黄的活动义齿,却不知这副“老伙伴”早已成为口腔健康的隐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秦帅华指出,假牙并非“终身制”医疗器具,其使用寿命受材质、护理方式、口腔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
一、假牙寿命的“真相”:5-15年是合理区间
假牙的使用寿命因类型和个体差异呈现显著不同:
1、活动义齿:以树脂基托和塑料牙为主,平均寿命5-8年。若患者口腔卫生良好、定期维护,可延长至10年;但塑胶基托易老化,3-5年需全面检修,否则可能释放单体引发癌变。
2、固定义齿:依赖健康基牙支撑,若基牙稳固、无牙周病,10年存留率超90%;但修复时需磨除健康牙体组织,若基牙龋坏或松动,寿命将大幅缩短。
3、种植牙:通过钛种植体与牙槽骨结合,舒适度接近真牙,理论寿命可达20年以上;但需严格避免吸烟、定期复查,否则种植体周围炎风险显著增加。
关键影响因素:
1、材质选择:金属支架活动义齿比纯塑料义齿更耐用;全瓷冠比烤瓷冠抗磨损性更强。
2、口腔环境:牙槽骨吸收速度、唾液pH值、微生物菌群均影响假牙适配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义齿性口炎。
3、使用习惯:长期咀嚼硬物(如坚果、螃蟹壳)会导致假牙崩瓷、基托折断;夜间佩戴活动义齿会使黏膜长期受压,引发创伤性溃疡。
二、四大误区正在摧毁你的口腔健康
误区1:“假牙不用护理,随便泡泡就行”
真相:68%的老年人用清水或盐水浸泡假牙,但研究显示,仅靠浸泡无法去除90%以上的牙菌斑。正确做法应分三步:
1、机械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蘸取假牙清洁剂,以45°角轻刷各表面,重点清除卡环、基托沟槽内的食物残渣。
2、化学浸泡:将假牙浸入含酶清洁片溶液中4-6小时,可溶解残留蛋白质,降低白色念珠菌感染风险。
3、超声清洗:每3个月使用超声清洗机1次,通过高频振动去除微小缝隙中的结石。
案例:65岁的李先生因长期用牙膏刷假牙,导致基托表面划痕密布,菌斑堆积引发全口义齿性口炎,最终不得不重新制作义齿。
误区2:“假牙松动是小事,自己调调就行”
真相:自行用钳子调整卡环可能导致金属疲劳断裂,或改变义齿就位道,加速牙槽骨吸收。正确流程应为:
1、立即预约口腔医生,通过硅橡胶取模分析义齿不贴合原因;
2、若为牙槽嵴吸收导致,需重衬基托或重新制作义齿;
3、若为卡环松弛,医生会使用专业器械进行精准调改。
数据:临床统计显示,自行调整假牙的患者中,73%在3个月内出现义齿折断或黏膜损伤。
误区3:“种植牙一劳永逸,不用复查”
真相:种植牙需每年进行专业维护,包括:
1、影像学检查:通过CBCT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
2、菌斑显示:用亚甲基蓝染色定位清洁盲区;
3、扭矩检测:检查种植体螺丝是否松动,避免咬合力异常导致种植体折断。
警示:上海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未定期维护的种植牙,5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是规律维护者的3.2倍。
误区4:“假牙可以戴着睡觉”
1、真相:夜间佩戴活动义齿会使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为细菌繁殖提供温床。研究证实,连续佩戴8小时以上,义齿表面菌落数将增加10倍,显著提升吸入性肺炎风险。
2、建议:睡前应取下假牙,浸泡于冷水中或含0.1%氯己定的溶液中,同时用纱布擦拭口腔黏膜,保持湿润清洁。
三、延长假牙寿命的“黄金法则”
1、饮食管理:
避免食用年糕、牛轧糖等黏性食物,防止义齿移位;
减少食用山核桃、甘蔗等硬物,降低崩瓷风险;
增加西兰花、胡萝卜等脆性蔬菜摄入,通过咀嚼刺激牙槽骨,延缓吸收。
2、清洁工具升级:
选择单束头、尖端直径0.8mm的假牙专用牙刷;
配备冲牙器,用脉冲水流清洁卡环与基牙间隙;
使用含氟假牙清洁剂,增强基托抗酸性。
3、定期“体检”:
每6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检查,包括义齿稳定性、咬合关系、黏膜健康评估;
每年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监测牙槽骨高度变化;
若出现义齿压痛、咀嚼无力等情况,应立即就诊,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修复。
结语
假牙是“第三副牙齿”,但绝非“终身免维护”产品。通过科学护理、定期维护和及时更新,我们完全可以让假牙成为口腔健康的“长期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