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如同一个隐匿的“杀手”,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它虽无声无息,却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阴影。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理想血压 ≥90/60及<120/80mmHg
正常高值 120/80-139/89mmHg
高血压 ≥140/90mmHg
高血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值问题,而是一种可能累及全身血管和重要脏器的慢性疾病。
二、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无症状或轻微不适,如头痛、头晕、疲劳、心悸等,被认为是工作劳累、休息不足等原因。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升高,可能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此时往往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
三、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患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生活方式:长期高钠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精神紧张、过度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高血压。高钠盐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弹性降低;缺乏运动会使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加重心脏负担;精神紧张会促使体内激素分泌失衡,血压波动增加。
3.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减弱,使血压升高。一般来说,40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另外,中年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患高血压的比例相对较高。
4.其他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缩窄等。这类高血压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疾病,当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压往往可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
四、高血压的预防
1.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 6 克,避免食用过多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压。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瘦肉、蛋类、奶制品等,保持饮食均衡。
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耐力。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尤其是对于血压控制不稳定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饮酒,应严格控制量,男性每日饮酒(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等)的酒精含量≤25g,女性≤15g。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学会调整心态,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
5.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关键。建议 35 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应增加测量次数。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高血压的治疗
1.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通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年龄、性别、并发症等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见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血压波动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2.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干预也不能忽视。患者应坚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协同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