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结节?CT带你区分良恶性

体检发现肺结节?CT带你区分良恶性
作者:李涛   单位: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放射科
2151

在当今健康体检日益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了“肺结节”这一诊断。肺结节的出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许多人心中泛起了焦虑的涟漪。肺结节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这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而CT检查,就是帮助我们解开这一谜团的有力武器。

一、认识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它们就像肺部里的一个个“小疙瘩”,有的像芝麻,有的像绿豆,甚至更大些像黄豆。这些结节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肺部曾经遭受过炎症、感染,痊愈后留下的“疤痕”,也可能是一些良性肿瘤,当然,少数情况下会是早期肺癌的表现。

二、为什么选择CT区分肺结节良恶性

胸部X光虽然是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对于肺结节的观察存在局限性。它就像是用一幅简单的素描来描绘肺结节,很多细节无法清晰呈现。而CT则不同,它如同用高分辨率的相机对肺部进行逐层“拍照”,能够发现直径仅有几毫米的微小肺结节,并且可以清晰显示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等特征,为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提供丰富的信息。

三、CT如何区分肺结节良恶性

1.形态特征

1)良性结节:良性肺结节通常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就像一颗圆润的珍珠。比如炎性假瘤,常常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这是因为良性病变在生长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小。

2)恶性结节:恶性肺结节形态往往不规则,边界模糊,带有一些“毛刺”。以早期肺癌为例,其结节的边缘可能像仙人掌的刺一样,向外伸出细小的线条。这是由于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在生长过程中向周围组织浸润,从而形成了不规则的边缘。

2.大小

1)良性结节:一般来说,较小的结节良性可能性较大。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90%以上为良性。这些小结节可能是肺部的一些微小炎症或淋巴结组织,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

2)恶性结节:直径大于8毫米的结节,恶性风险相对增加。较大的结节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更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因为癌细胞生长速度快,会使结节体积不断增大。

3.密度

1)良性结节:根据密度不同,良性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等。一些实性良性结节,如钙化结节,密度很高,在CT图像上呈现出白色的高密度影,就像肺部里镶嵌了一颗小“石头”。这是因为结节内部发生了钙盐沉积,常见于既往感染痊愈后留下的痕迹。而部分磨玻璃结节,密度相对较低,呈云雾状,可能是肺部局部炎症或肺泡内液体渗出导致,经过抗炎治疗后,可能会逐渐吸收消散。

2)恶性结节:恶性结节的密度表现较为复杂。部分磨玻璃结节如果内部出现实性成分,即混合磨玻璃结节,恶性风险明显升高。这可能是因为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部分区域细胞增殖活跃,形成了实性的肿瘤组织,而周围仍有部分肺泡未完全被侵犯,呈现磨玻璃样改变。

四、CT检查的注意事项

虽然CT检查对区分肺结节良恶性有重要意义,但也并非多多益善。CT检查会产生一定剂量的辐射,过量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有潜在危害。因此,对于肺结节的复查,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一般来说,对于低风险的小结节,可能会建议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CT;而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则可能需要更密切的观察或进一步检查。

体检发现肺结节,不必过度惊慌。CT作为区分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工具,能为我们提供关键信息。但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如果不幸被诊断为恶性肺结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