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全麻手术后,如何避免“睡醒闹脾气”?--眼科护士给妈妈...

儿童全麻手术后,如何避免“睡醒闹脾气”?--眼科护士给妈妈...
作者:李岳   单位:济南明水眼科医院
10395

“明明手术很成功,孩子醒来却哭闹打人...”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医学上称为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PAED),在眼科手术后尤为常见:

发生率:3 - 10岁儿童高达40%;

危害:可能抓伤眼睛、扯掉输液管,甚至影响手术效果;

家长误区:以为只是孩子“娇气”,这和麻醉药物代谢、身体不适等有关。眼科护士可从以下方面做好防躁动工作:

一、术前心理建设,减少恐惧。

①提前沟通:提前用孩子易接受的语言、玩偶等,给孩子解释手术和麻醉,比如“睡一觉醒来眼睛就变舒服啦”,缓解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切记一定不要说"不打针就带你去医院"等语言,来加深孩子的恐惧心理。

②家长陪伴:进手术室前让家长多安抚,多去抱抱孩子,多跟孩子说说话,多说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避免孩子因分离焦虑加剧术后躁动。

③游戏化准备:用玩具医疗包模拟"小医生游戏",进行角色扮演。与家长一起阅读《手术室里的彩虹》等儿童医疗故事,进行绘本阅读。部分医院提供手术室360°虚拟参观,进行VR预体验。

二、术中细节把控,降低刺激。

①轻柔操作:手术结束后缓慢停药,减少麻醉药物快速代谢带来的身体不适。

②保暖措施:用温毯保持孩子体温,避免低温引起的烦躁。

③音乐疗法:播放孩子自己选择的歌曲,使心情放松。

④麻醉面罩:使用儿童专用的麻醉面罩,自带草莓、西瓜等口味,孩子喜欢的口味。

三、术后苏醒期重点护理。

①环境优化:苏醒室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

②提前镇痛:根据医嘱及时使用止痛药,避免疼痛引发躁动。

③家长陪伴:允许家长在苏醒时陪在身边,轻轻握住孩子的手,用熟悉的声音安抚,比如“妈妈在这儿,手术做完啦”。

④感官安抚:给孩子含安抚奶嘴(婴幼儿适用)、听熟悉的儿歌,或用玩具转移注意力。

⑤第一时间触摸:握住孩子的手或轻抚额头,让孩子第一时间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不再觉得陌生和恐惧,有安全感。

四、针对性处理躁动症状。

①识别原因:若孩子哭闹,先检查是否有尿管、输液管等刺激,或眼部敷料过紧,及时调整。

②温和约束:必要时用软约束带固定四肢(避免挣扎碰伤眼睛),同时轻声解释“轻轻按住手手,别碰到眼睛哦”。

③液体补充:苏醒后无恶心呕吐时,给少量糖水或温水,缓解口干带来的不适。

五、出院前宣教。

告知家长术后孩子可能出现短暂情绪不稳,回家后保持安静环境,用讲故事、看动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逗弄或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作为眼科手术室护士,我们见证过太多因科学干预而平稳苏醒的案例。记住:孩子的躁动不是"不乖",而是需要被理解的特殊生理状态。通过“术前安抚+术中护理+术后陪伴”的全流程干预,并做好针对性处理,能有效减少孩子全麻后的躁动,安全舒适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从而让恢复更顺利!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