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泼好动,在奔跑、玩耍时,磕磕碰碰难以避免,而牙齿作为面部较为突出的部位,很容易在意外中受伤。当幼儿发生牙外伤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牙齿的后续恢复情况。
一、幼儿牙外伤的常见类型
(一)牙齿震荡
牙齿震荡是牙外伤中相对较轻的一种类型。当孩子的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后,牙周膜和牙髓组织会受到损伤,但牙齿并没有明显的松动和移位。孩子可能会感到受伤牙齿有轻微的疼痛,对冷热刺激敏感,这种敏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检查时,敲击受伤牙齿会有不适感,但牙齿整体形态基本保持正常。
(二)牙齿折断
牙齿折断又可细分为牙冠折断、牙根折断和冠根联合折断。
1.牙冠折断
牙冠部分折断,牙本质暴露。此时孩子受伤的牙齿会有明显的缺损,牙本质暴露后,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极为敏感,触碰时疼痛加剧。如果折断部位接近牙髓,还可能出现牙髓出血,肉眼可见牙齿断面有血丝渗出。
2.牙根折断
相对较为隐匿,孩子可能只是诉说牙齿疼痛、咀嚼无力,但外观上牙齿不一定有明显的缺损。通过牙科X线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牙根折断的位置和程度。牙根折断的牙齿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
3.冠根联合折断
牙冠和牙根同时发生折断,牙齿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折断处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出血,牙齿松动明显,甚至可能部分脱出牙槽窝。
(三)牙齿移位
牙齿移位包括牙齿脱出、嵌入、侧向移位等情况。
1.牙齿脱出
牙齿受到较大外力撞击后,部分或全部脱出牙槽窝。完全脱出的牙齿脱离口腔环境,牙根暴露在外;部分脱出的牙齿则表现为明显伸长、松动,孩子无法正常咬合。
2.牙齿嵌入
牙齿受到外力向牙槽骨深部嵌入,受伤牙齿会低于正常牙面,看起来比周围牙齿短,且牙齿稳固,几乎没有松动度,但孩子会感到疼痛。
3.牙齿侧向移位
牙齿受到外力后,偏离原来的位置,向唇侧、舌侧或邻面方向移位,受伤牙齿松动,咬合关系紊乱,孩子可能会出现咀嚼困难。
二、幼儿牙外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一)牙齿震荡的处理
如果判断孩子是牙齿震荡,首先要让孩子避免用受伤的牙齿咀嚼食物,减少对受伤牙齿的刺激。可以让孩子吃一些柔软、易咀嚼的食物。受伤后的1-2周内,要密切观察孩子牙齿的情况,包括疼痛是否缓解、对冷热刺激的敏感程度是否减轻等。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或者出现牙齿变色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口腔医院就诊。
(二)牙齿折断的处理
1.牙冠折断
如果牙冠折断但未暴露牙髓,家长可以用清水轻轻冲洗孩子口腔,去除口腔内的血凝块和异物,避免孩子用受伤的牙齿咬东西。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医生会根据折断的程度,采取树脂修复等方式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如果牙冠折断暴露了牙髓,不要自行处理牙髓,同样用清水冲洗口腔后,尽快就医。
2.牙根折断
不要随意晃动或试图复位折断的牙齿。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受伤牙齿受力。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3.冠根联合折断
这种情况较为严重,要迅速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然后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医生通常会根据牙齿折断的程度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判断牙齿是否有保留价值,若无法保留,则会建议拔除。
(三)牙齿移位的处理
1.牙齿脱出
如果牙齿完全脱出,家长要立即找到脱出的牙齿,注意只能拿牙冠部分,不要触碰牙根。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牙齿表面,去除污垢,但不要用力擦拭或刮牙根,以免损伤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细胞。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冲洗后的牙齿放入孩子的口腔舌下,让牙齿浸泡在唾液中;牙齿脱出后,在30分钟内再植,成功率较高。
2.牙齿嵌入
不要自行将嵌入的牙齿拉出复位,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避免受伤牙齿咀嚼,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牙齿发育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牙齿侧向移位
同样不要自行复位牙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减少受伤牙齿的活动,然后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医生会进行复位和固定处理。
三、送医注意事项
在带孩子前往医院的途中,要尽量减少颠簸,避免受伤牙齿再次受到碰撞。如果孩子受伤后情绪激动、哭闹不止,家长要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孩子因哭闹导致口腔内出血加重或误吞血液、异物。到达医院后,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受伤的经过、时间、受伤时的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幼儿牙外伤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看护
在孩子学步期和幼儿期,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活动,避免孩子在危险的环境中玩耍,减少孩子碰撞受伤的风险。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让孩子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
(三)定期口腔检查
即使孩子的牙齿没有出现外伤,也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一般建议孩子从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孩子牙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龋齿、牙列不齐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治疗,同时也能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口腔护理知识和预防牙外伤的方法。
五、结论
幼儿牙外伤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就能在意外发生时冷静应对,最大程度减少牙外伤对孩子牙齿和口腔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