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产科领域,慢性病患者在特殊生理时期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孕期和产后,女性身体会发生巨大的生理变化,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而言,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针对妇产科慢性病患者在特殊时期的护理工作,需要更细致、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为她们提供温柔且科学的呵护。
孕期妇产科慢性病患者护理要点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护理的关键在于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护理人员需每日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详细记录收缩压、舒张压数值及变化趋势,若发现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较大,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液循环。在饮食方面,要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等,维持营养均衡的同时,有助于稳定血压。
(二)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诸多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早产、剖宫产的风险,导致胎儿巨大、低血糖等。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加强血糖监测,除了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检测外,还可指导患者在家中使用血糖仪,自行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饮食上,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合理分配三餐及加餐。例如,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牛奶和鸡蛋;加餐可食用低糖水果、坚果等。运动方面,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5次,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
(三)甲状腺疾病护理。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都可能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产生影响。护理时,要确保患者规律服用甲状腺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甲状腺疾病相关症状的变化,如甲亢患者有无心慌、多汗、烦躁等症状加重,甲减患者有无乏力、嗜睡、水肿等症状进展。
产后妇产科慢性病患者护理要点
(一)产后高血压护理。产后高血压患者仍需密切监测血压,尤其是产后72小时内,这是血压波动的高峰期。除了常规的血压测量,还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在用药方面,告知患者即使产后血压有所下降,也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产后康复运动,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二)产后糖尿病护理。产后糖尿病患者要继续监测血糖,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对于母乳喂养的患者,要告知其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注意在喂奶前后适当加餐,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产后散步、产后健身操等,增强身体代谢能力,促进血糖控制。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进行干预。
(三)产后心理护理。妇产科慢性病患者在产后由于身体的不适、疾病的困扰以及角色的转变,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产后抑郁。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她们的心声,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帮助患者度过产后特殊时期。
妇产科慢性病患者在特殊时期需要更全面、细致的护理。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和心理指导,能够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保障母婴健康,让每一位妇产科慢性病患者在特殊时期都能感受到温柔且专业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