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健康。但你知道吗,疼痛也有“真假”之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疼痛,有些是身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真性疼痛”,而有些则可能是心理、精神等因素导致的“假性疼痛”。那么,疼痛科医生是如何精准判断疼痛的真假,并进行有效干预的呢?
一、病史采集:探寻疼痛的线索
当患者因疼痛就诊时,疼痛科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这就像是一场侦探对案件线索的梳理,包括疼痛发生的时间、频率、部位、性质、加重和缓解因素,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比如,一个患者诉说关节疼痛,如果疼痛与情绪、心理压力等有明显关联,在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而在放松状态下有所缓解,这就可能提示为假性疼痛。相反,如果疼痛是在关节受伤后出现,且随着活动量增加而加重,休息后减轻,那么真性疼痛的可能性就较大 。通过全面且细致的病史询问,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疼痛的大致方向,为后续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二、体格检查:寻找身体的异常
病史采集完成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仔细查看是否存在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体征。在检查关节疼痛患者时,医生会观察关节是否有肿胀、发热、发红、畸形等情况,同时检查关节的活动度,看是否存在活动受限。对于真性关节疼痛,往往会伴有关节肿胀、发热、活动受限等体征;而假性关节疼痛,关节外观和功能一般无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是直观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疼痛是否由器质性病变引起。
三、辅助检查:借助科技的力量
除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也是疼痛诊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X光、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清晰地看到骨骼、关节、软组织等的内部结构,排查是否存在结构性问题。如果是真性关节疼痛,通过这些检查可能会发现关节结构的改变,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软骨损伤、积液等;而假性关节疼痛,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关节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风湿因子等,可排查感染、炎症、代谢性疾病等,为诊断提供更多线索。例如,炎症性疾病引起的疼痛,血液检查可能会有炎症指标升高。
四、综合判断:得出准确的诊断
疼痛科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如果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且疼痛与情绪、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医生会考虑假性疼痛的可能性。对于难以明确诊断的疼痛,可能需要多学科会诊,邀请心理医生等参与,共同制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比如,一个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情绪焦虑的患者,反复出现头痛,但各项身体检查都正常,这种情况下,心理因素导致头痛的可能性就很大。
五、针对性干预:缓解疼痛的困扰
对于真性疼痛,疼痛科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上肢疼痛,可能会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方法。物理治疗如电脉冲治疗、红光治疗以及冲击波治疗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药物治疗会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同时可能会联合使用营养神经、消炎等药物;神经阻滞则是将药物注射到神经干、神经丛或者神经根旁,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达到止痛、缓解肌肉紧张、消除无菌性炎症的目的 。对于一些顽固性疼痛,还可能会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利用高频电波破坏疼痛神经。
而对于假性疼痛,心理治疗往往是关键。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医生也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放松身心。在必要时,可能会配合使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 。
疼痛科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方法,精准判断疼痛的“真假”,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无论是真性疼痛还是假性疼痛,都不应被忽视。如果你正在遭受疼痛的困扰,不要自行判断和处理,及时前往疼痛科就诊,让专业的医生为你排忧解难,恢复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