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名副其实。发作时的疼痛如同电击或刀割般剧烈,而且存在“扳机点”——只要触碰某些特定部位或进行某些特定动作,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做好护理、避开“触发扳机”,是减少疼痛发作的关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精准避开“触发点”,减少直接刺激
三叉神经痛患者“触发点”多分布在面部,主要有上下唇、鼻翼、口角、牙龈、眉毛等,且不同患者敏感区域不一样,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敏感区域,避免这些部位直接受刺激。日常护理要注意避免这些位置的直接刺激,用毛巾蘸水轻轻按压脸部皮肤,洗脸时,不适宜用力揉搓面部皮肤,而是要避免刺激,并改为用柔软毛巾蘸温水轻按面部。在日常口腔卫生保持中,应该选择软毛牙刷,轻轻地、缓慢地去刷牙,不能用力过猛。比较敏感的牙龈,用温盐水漱口替代部分刷牙的动作,在清洁口腔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于牙龈的刺激。同时,还应注意不要用手去摸脸或者捏脸,如不随意碰鼻翼或者托腮。女性患者在化妆时,要注意避开脸部“触发点”,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以免病情不必要地恶化。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忌吃过烫、过冷、过硬的食物,以免对面部神经造成刺激;同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过分紧张和焦虑,因为这些情绪刺激也会诱发三叉神经痛。
调整饮食方式,避免“吃”出疼痛
咀嚼、说话、吞咽等动作的牵拉会引起疼痛,注意从“食物”和“进餐方式”两方面调整饮食。食物上,应以粥、软面条、蒸蛋、豆腐等软食为主,避免过硬、过韧、过凉或过热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口腔敏感部位,或因咀嚼动作的牵拉而导致疼痛。进餐方式上,应使用健康侧牙齿进餐,不用有触发点的一侧发力;吃饭应细嚼慢咽,避免进餐次数过多、咀嚼力度过猛;可用吸管进食进水,喝水时要慢慢地吸,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口腔敏感部位。进食时保持愉悦和放松的心情,以免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用力过度咀嚼,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应保持清洁,避免口腔感染而加重疼痛。
改善生活习惯,减少环境与动作刺激
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或环境的改变也可能成为“扳机”,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事项:避免面部受风,寒风吹袭面部也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诱因,外出时应戴口罩、围巾,注意围住面部;夏天不宜让空调或风扇对着头面部直吹,温度宜控制在26℃以上。应适当减少面部活动范围,说话时要注意放缓语速、放低语调,不要大声说话或放声大笑;打哈欠、打喷嚏时可用手轻轻按压面部,尽量减小动作幅度,以减少对三叉神经的牵拉。避免情绪波动,如焦虑不安、愤怒的情绪波动会使疼痛加剧,甚至导致疼痛发作,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听一些轻音乐、散步、冥想来减少情绪上的波动。同时要维持良好、有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降低疼痛的发生率。
做好用药与复查,辅助减少触发风险
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最基本的治疗方式,通过规范用药能够降低神经敏感性,减少触发风险。药物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类药物,需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服用,不能随意减药、停药及加量,以免药物浓度不达标导致神经敏感性上升,触发概率增加。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或者情绪激动,这些因素可诱发病情加重。应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发作及护理情况,将疼痛发作的时间、诱因、持续时间、护理情况记录下来,规律复查时带给医生,以便调整方案,从而更精准地避开触发因素。警惕药物副作用,有的药物会产生头晕、嗜睡、皮疹等副作用,如果出现身体不适,需及时就医,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影响日常护理,间接导致触发概率增加。
扳机点“隐而有形”,只要找出扳机点、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合理用药、定期随访,均有利于减少疼痛的发生。要战胜“天下第一痛”,患者和家属需要不断观察和坚持,并针对个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