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生命支柱”,而椎间盘则是它里面低调的“减震器”。尽管它在人体内默默无闻,却承载着完成人体负重功能的重任,但会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以及长时间姿势不良、过渡负重而损伤。对于维护脊柱健康来说,理解椎间盘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椎间盘,人体天然的“弹簧垫”
椎间盘是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的软骨连结,成年人共有23个椎间盘,它们沿着椎体从颈、胸、腰椎一直延续到骶尾椎,组成一条串联的链条。它的结构就像一个“水囊”,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纤维环是多层交错排列的纤维软骨,形成坚如磐石的铠甲,严严实实地包裹内部的髓核。髓核是一种含水且富有弹性的胶质物质,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也能在受外力压迫时而发生变形,一旦外力撤除又快速恢复原状。
二、椎间盘有哪些功能?
1、缓冲震荡:在行走和跳跃时,椎间盘能够把直立的压力转为水平的拉力,能够减轻脊髓及大脑的冲击力。如人在高空跳落时,腰椎间盘能承受70%以上的冲击力。
2、灵活运动:靠髓核的弹性和纤维环的弹性,脊柱可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旋转等各个方向的活动。颈段椎间盘活动度最大,致使头颈可近180°转动。
3、负荷分配:通过均匀传递椎体间的压力,避免单个椎体过分受压。腰椎椎间盘的压力在直立位状态下大约为体重的50%,而弯腰举重物时其压力会急剧增至体重的3~5倍。
三、悄然发生的“减震器”故障
而椎间盘髓核的含水量和纤维环的完整性决定其健康状况,但年龄增长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会使这个“缓冲器”出现功能障碍。
1、椎间盘退变是普遍的问题:20岁起,髓核水分开始逐渐减少,弹性也会随之下降,就像老化海绵般很难恢复回原有的状态。到50岁时,大约80%的人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为弯腰时腰椎僵直和活动受限。
2、纤维环破裂则更为危险:若是久坐不动或者是突然转体抬起沉重物,会给纤维环造成过大压力而造成破裂,如果发生破裂,其则会沿着纤维环破裂缝隙向外突出,从而压迫邻近神经根引发“椎间盘突出症”,该病症临床表现为腿脚剧痛(即坐骨神经痛),而颈部间盘突出则为胳膊麻木、行走不稳及头晕等症状。
3、不当的生活方式为诱发因素:长期的姿势不良(低头玩手机、弯腰驼背伏案工作等)会导致椎间盘长期压迫。缺乏运动会导致腰背部肌肉萎缩,缺乏对脊柱应有的支持力量。而肥胖会造成腰椎间盘负荷量增加,加重退变进程。
四、如何保护这个脆弱的“减震器”?
1、保持正确姿势:坐姿端正:臀部贴紧椅背,腰部可垫靠枕或卷起的毛巾,保持腰椎自然曲度;双腿平放地面,膝盖与髋关节大致齐平,避免跷二郎腿或身体前倾。避通伸展腰部、走动放松肌肉,减少椎间盘持续受压。低头看手机时抬高手机位置,保持屏幕与眼睛平行,减少颈椎负重。
2、科学运动锻炼:游泳(自由式、青蛙式)能增强后背肌肉的力量,并不会给椎间盘造成额外负担。做小燕飞或五点支撑等运动能加强核心肌肉力量,从外部支持脊柱。同时避免做突然旋转或弯曲身体等危险动作。
3、合理安排作息:每坐1个小时就应该起来活动5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腰部的运动或是扩胸运动。睡眠时选择硬床,在睡眠中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
4、出现腰腿痛,应尽早就医:病情较轻者可采用理疗、牵引等措施进行保守治疗,突出压迫神经严重时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也需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病发。
椎间盘的健康关系到我们的活动与生活的质量,而这个默默工作的“弹簧”,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呵护。无论是正确的姿势,还是定期适当地活动,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改善脊柱健康。记得呵护我们的颈椎,是我们拥有坚挺的脊梁和灵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