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大师:如何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情绪管理大师:如何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作者:莫林英   单位:广西八步区信都中心卫生院
616

慢性病就像个不请自来的“室友”,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慢阻肺……不管是哪种,一旦住进来就可能赖着不走。它不光会让身体不舒服,更会在心里掀起风浪。今天咱们就好好说说,这慢性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到底是咋回事,又该咋对付它,让咱们当自己情绪的主人。

心里的“结”会变成身体的“病”

很多人觉得,心里不痛快忍忍就过去了,其实不是这样。坏情绪就像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更严重的问题。

就拿高血压来说,人一着急上火,血压噌地就上去了,头晕、心慌全来了。要是长期焦虑,血压就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吃再多药也难控制。糖尿病也一样,情绪不稳定会让血糖跟着捣乱,伤口难愈合,并发症也来得更快。

其实反过来想,好心情就是最好的“良药”。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虽然病着,但心态特别好,该吃吃、该喝喝,按时吃药复查,病情控制得比同龄人好得多。所以说,管好情绪,就是在帮身体打仗。

当自己的“情绪管理大师”

1.先学会“认账”,再想着“翻盘”

“认账”不是认输,而是看清现实。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才能冷静下来想办法应对。可以拿个小本子,把医生说的注意事项记下来,比如“每天吃半片药”“少吃盐”“每周测三次血糖”,一条条做到了,心里就踏实了。

2.给坏情绪找个“出口”

喜欢说话的,可以找家人、朋友聊聊。要是不想让熟人知道,也可以去医院的心理门诊,那里的医生最懂你的感受,能帮你捋顺心里的疙瘩。

不爱说话的,可以试试“写情绪日记”。每天花十分钟,把不开心的事写下来,写着写着你会发现,很多烦心事写出来就没那么难受了,还能慢慢找到情绪变化的规律。

3.给生活加点“甜”,转移注意力

试试培养个“小爱好”。喜欢安静的可以养养花、练练字、听听戏,看着花开了、字写顺了,心里会特别敞亮。喜欢热闹的可以参加病友群,大家一起聊聊治病的经验,分享些开心事,你会发现“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扛”。

运动也是个好办法,但得选对方式。高血压患者可以慢慢散步、打太极;糖尿病患者试试游泳、骑自行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人心情放松。不过要记住,运动前一定问问医生,别逞强,慢慢来比啥都强。

哪怕是小事,也能带来快乐。比如每天早上喝杯热豆浆,晚上看半小时喜剧片,周末跟孙子视频聊聊天。这些“小确幸”就像阳光,能把心里的乌云吹散。

4.拉上家人朋友,别自己扛

可以跟家人好好聊聊你的感受,比如:“我最近老失眠,心里有点慌,你们多陪陪我好吗?”别觉得不好意思,家人知道你的难处,才能更好地帮你。也可以给他们分配点“任务”,比如让老伴提醒你吃药,让孩子陪你去复查,这样他们会觉得“我能帮上忙”,你也能少些压力。

要是身边有同样患病的朋友,那就更要多联系。大家有共同话题,能互相理解、互相打气。有个慢阻肺患者群,大家每天在群里打卡“今天走了500步”“学会了腹式呼吸”,谁要是没精神了,其他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鼓励他,比吃啥药都管用。

生活里的“小细节”,帮你稳住情绪

除了上面说的办法,生活里的一些小习惯也能帮你管理情绪,试试这些“小窍门”:

吃点让心情好的食物。香蕉、牛奶、坚果里有能让人开心的营养素,平时可以多吃点。不过得记得,别因为贪吃影响了慢性病的饮食控制,比如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要选低糖的,高血压患者要少吃盐。

晒晒太阳。每天早上晒10分钟太阳,能让人心里暖暖的,还能帮助晚上睡个好觉。要是天气不好,坐在窗边看看外面的树、听听鸟叫,也能让人平静下来。

睡前“清空大脑”。很多人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跟放电影似的,全是乱七八糟的事。可以试试“478呼吸法”:用鼻子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再用嘴呼气8秒,重复几次,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慢性病确实会给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心里有压力、有委屈都很正常。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生、家人、朋友都在陪着你,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有能力战胜这些困难。

管理情绪就像学走路,刚开始可能会摔跤,但多练几次就稳了。今天学一个小办法,明天试一个小习惯,慢慢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掌控情绪,慢性病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小了。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