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室护士教你读懂手术准备的关键环节

眼科手术室护士教你读懂手术准备的关键环节
作者:周玲玲 姚英   单位:上海市同济医院 手术室
1849

作为一名眼科手术室护士,我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对眼科手术比较迷茫,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眼科手术室,了解我们为保障手术安全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

术前患者准备工作

局部麻醉患者准备:这些要点要记牢。

像白内障、青光眼这类常见手术,大多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入院后,我们会按标准流程做好准备:1.核对患者信息:护士会反复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以及手术部位。为了防止弄混手术眼,会用医用记号笔在患者额头上方轻轻做个标记。要知道,在眼科医疗纠纷里,手术眼位搞错的情况占比达到12%,这个步骤可不能小看。2.术前准备需谨记:手术前30分钟,会给患者滴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同时测量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看看患者的身体状态是否稳定。要是收缩压超过了180mmHg,就得评估一下手术风险了。另外,部分手术需要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操作是每10分钟滴一次,连续滴三次。要是散瞳效果不好,患者可能有虹膜后粘连或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基础疾病,需要特别留意。3.心理疏导很重要:手术前,护士会详细给患者解释手术流程,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术中血压波动风险。

全身麻醉患者准备

全麻主要用于儿童眼科手术或复杂眼外伤手术,准备工作更为严格。1.禁食禁水有时间:成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流质、2小时禁水;儿童术前遵循“6-4-2法则”,即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奶类流质、2小时禁水。2.全面评估麻醉风险:进行ASA分级麻醉风险评估,了解患者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关注气道情况及颈椎活动度。特别注意部分特殊患者术前用药需调整:高血压患者术晨暂停ACEI/ARB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维持服用;糖尿病患者暂停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用量调整为平时的1/3-1/2。

术中环境及物品准备

1.手术室环境控制。眼科手术室无菌环境要求较高。层流净化系统要保持空气洁净度达到万级标准(0.5μm以上颗粒≤10000个/m³),风速控制在0.2~0.3m/s,温度恒定在22~24℃,相对湿度45%~55%,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60分钟,之后通风15分钟才能使用。手术间隙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喷雾擦拭消毒。同时,要严格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出,所有入室人员必须正确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口罩和鞋套,减少细菌带入风险。

2.手术设备检查。现代眼科显微镜大多配备了视频系统,使用前要确保摄像头对焦准确,调试的时候必须按照规程精细操作,固定装置一定要锁紧,防止手术中意外移动。特殊设备的参数设置也很关键。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纵向超声功率调到25%~35%,灌注瓶高度要75~100cm,真空负压保持在300~500mmHg;玻璃体切割仪切割速率2500~5000cpm,内窥镜光源亮度适中。此外,还要准备好备用灯泡、备用灌注管路、应急照明系统以及应急预案等。

3.手术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器械依据手术类型分类管理,每个器械包上都标明手术名称、灭菌日期和有效期,分开放置。清洗流程非常严谨:先用酶清洗液浸泡10分钟,分解器械上的蛋白质残留,然后用专用软毛刷清洗缝隙,再用超声波清洗5分钟,去除微小污染物,接着用医用纯化水冲洗至少5次,最后用压缩空气彻底吹干。普通金属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34℃,20分钟),精密光学器械选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54~60℃,2~3小时),有效期一月,有过期的要重新灭菌。

4.手术专用器械备选。白内障手术需要准备开睑器、巩膜固定镊、撕囊镊、水分离针、超声乳化手柄、I/A头、人工晶体植入器、推进器等。不同术式可能需要前囊膜染色针、后囊膜抛光器等特殊器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器械种类繁多,需要准备手术刀(1.8mm、2.2mm、2.8mm不同规格)、缝线(10-0尼龙、8-0可吸收缝线等)、黏弹剂(不同黏度分级)、平衡盐溶液以及专用植入器等耗材。

眼科手术成功离不开术前与术中这些看似烦琐却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从术前到术后,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筑起手术安全与成功的防线。让我们一起增进对眼科手术的认识,树立信心,重建视力。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