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悄悄潜伏在生活里,可能通过共餐、共用物品悄悄传播,一旦感染,不仅会让人胃里不舒服,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对付这种病菌,单靠预防或治疗都不够,得像左右手配合一样,既做好防护不让它找上门,真感染了也及时规范治疗。下面这些具体办法,正是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发力,帮你筑牢胃部健康的防线。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1.饮食卫生,守护胃部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日常用餐的时候要保证食材是新鲜且洁净的,生的食材和熟的食材要分开来存放以及处理,这样能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烹饪食物的时候要保证能彻底加热,肉类和海鲜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就可以杀灭潜在的病菌,外出就餐的时候尽量挑选卫生条件好的场所,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就餐的时候不要用嘴吹凉食物或者直接用筷子夹菜给别人,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认真洗手,洗手的时长不能少于20秒。
2.个人用品独立使用,切断传播途径。在家庭环境中,每个家庭成员的牙刷以及牙膏都应当各自独立存放,切不可共同使用,以防止病菌交叉感染,一般情况下,牙刷每隔3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而且在每次使用完毕之后,都要进行彻底的冲洗,保持其干燥状态,像水杯、餐具这类个人用品,要专人专用,坚决避免混用,在使用之后要及时进行清洗,并且要定期实施消毒措施,比如可将其放入沸水中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严禁口对口喂食婴幼儿,在亲吻孩子的时候,要注意避开嘴巴以及脸颊部位,以此来减少病菌借助唾液进行传播的可能性,个人使用的毛巾要单独使用,并且要经常晾晒,保持干燥清洁。
3.增强免疫力,构建坚固的身体堡垒。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每日保证7至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防止因熬夜导致抵抗力下降,在饮食方面,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例如西兰花、橙子等,适量摄取优质蛋白质,像鸡蛋、瘦肉、豆制品等,以此为免疫系统提供营养支持,保持适度的运动,每周开展3至5次有氧运动,每次时长约30分钟,如快走、慢跑等,可提升身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要如何治疗?
1.规范用药,遵循医嘱精准打击病菌。确诊感染后需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用药,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和铋剂,需按时按量服用,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整个疗程通常为10~14天,需完成整个疗程才能保证杀菌效果。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服用时间,如质子泵抑制剂需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抗生素需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铋剂宜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若需同时用药需咨询医生。
2.复查跟进,确保彻底清除不留后患。完成规定疗程的药物治疗后,需在停药4至8周后进行复查,复查时首选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行该项检查前,需空腹3至4个小时,同时要避免服用抗生素及抑酸药等会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如果复查结果呈阴性,仍需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如果结果为阳性,则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重新治疗,不可因症状有所缓解而忽视复查。
3.生活调养,修复受损胃肠黏膜环境。治疗期间及康复后需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规律进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为胃肠黏膜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结语
对付幽门螺杆菌,预防是第一道岗,能挡住大部分感染机会;治疗是补救措施,能在病菌入侵后及时清除。把饮食卫生、个人防护记在心里,感染后遵医嘱用药、做好复查,两者结合,才能让胃部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别小看这些日常细节,坚持下去,就能远离幽门螺杆菌带来的麻烦,让肠胃一直舒舒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