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检验:从水源到舌尖的饮水安全守护

理化检验:从水源到舌尖的饮水安全守护
作者:刘淼   单位: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80

当你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奔涌而出,可曾想过这习以为常的“安全”背后,有一道看不见的科学防线在日夜坚守?这道防线,就是水质理化检验——它如同精密的“水质显微镜”,超越感官判断,以科学数据揭示饮用水的真实面貌,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

水质理化检验:超越感官的“科学透视眼”

想象一下,一杯看似清澈的水,是否真的安全?肉眼看不见的重金属、鼻子嗅不出的微量农药残留,都可能潜藏其中。水质理化检验,正是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水中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色度、浑浊度)和化学成分(如金属、有机物、消毒剂)的含量和存在形态进行定量或定性测定和分析的科学过程。它通过严谨的实验操作和高精尖的仪器,将水的“内在品质”转化为客观、可量化、可比较的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关于水质真相的“硬核报告”。

水质理化检验: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健康的“终极守门员”:铅、镉、汞等剧毒重金属,亚硝酸盐、多环芳烃、消毒副产物、农药残留等致癌致畸物,往往无色无味,感官完全失效。理化检验是揪出这些“隐形健康杀手”的可靠手段,阻断它们通过饮水危害我们的身体,预防急性中毒和慢性疾病(如神经系统损伤、癌症、肝肾病变等)。

水厂运行的“智慧大脑”:从水源到合格自来水,需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道工序。每一步的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调整加药量?要靠理化检验数据(如浑浊度、pH值、余氯含量)实时反馈和精准指导,确保出厂水稳定达到国家标准。

供水管网的“巡逻哨兵”:自来水在漫长的管道输送中,可能遭遇管道腐蚀(导致铁、锰、铅析出)、微生物滋生、消毒剂耗尽等问题。定期对管网、特别是用户水龙头(末梢水)进行理化检验,能第一时间捕捉二次污染风险,确保“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国家标准的“度量衡”: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为保障饮用水安全设立了严苛的防线,规定了多达97项指标(包括常规指标43项和扩展指标54项)的限量要求。理化检验为客观评价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是政府执法监管和企业自律的基石。

守护健康的关键“体检项目”:核心指标解读

生活饮用水理化检验涵盖面广,核心指标包括:

感官性状指标(第一印象):色度:反映水体颜色,提示天然有机物分解、溶解性金属离子或工业污染。浑浊度:衡量悬浮颗粒多少,不仅影响观感,高浊度更会“保护”微生物、削弱消毒效果。臭和味:异常气味或味道往往是污染(如管道锈蚀、藻类爆发、化工泄漏)或消毒剂过量的重要信号。肉眼可见物:直接提示存在较大杂质。

一般化学指标(基础体质):pH值:反映水的酸碱度,影响水处理效果、管道腐蚀速度以及口感。总硬度(钙、镁离子):俗称“水垢”的根源,过高影响口感、洗涤效果,易堵塞管道和热水器。溶解性总固体:水中溶解的无机盐和有机物总量,过高口感发咸发苦。铁、锰、铜、锌、铝等金属:超标可能带来异味、染色(如铁锈红水),或潜在健康风险。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反映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值越高,污染可能越重。氯化物/硫酸盐:过高会分别产生明显咸味或苦味/涩味‌,硫酸盐长期摄入干扰钙、镁吸收,导致电解质失衡。氨:会产生刺鼻“氨味”,氨氮氧化产生的硝酸盐加速金属管道腐蚀,增加重金属溶出风险。

毒理指标(健康红线!):重金属(铅、镉、汞等):毒性强、易蓄积,可致癌、致畸、损害神经和器官,尤其关注铅,对儿童发育危害极大。无机非金属(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氯酸盐、溴酸盐等):氟化物过低易龋齿,过高致氟斑牙/氟骨症,硝酸盐/亚硝酸盐尤其对婴儿危害大,可致“蓝婴症”。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工业溶剂、多环芳烃、藻毒素等):种类繁多,部分具强致癌性。消毒剂(双刃剑):余氯(游离氯/总氯)是出厂水必须含有的“保护剂”,抑制管网细菌滋生,含量需足够但不过量。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氯等消毒剂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部分具潜在致癌性,需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严格控制。

放射性指标(特殊监测):总α、总β放射性,监测可能的核污染风险。

洞察水质的“科学武器库”:检验方法揭秘

水质理化检验拥有强大的方法体系:

经典化学分析法(基础扎实):滴定法:精准的“量杯对决”,如测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重量法:“称重定乾坤”,如测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比色/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特定颜色光”的特性定量,如氨、铬(六价)。

现代仪器分析法(火眼金睛):电化学法:如pH计、电导率仪。原子吸收光谱法:精准测定水中多种金属元素(铅、镉、铜等)的“金标准”。原子荧光光谱法:专门对付砷、汞、硒等元素的“克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同时快速测定水中几十种元素的“高效多面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可同时快速测定水中几十种痕量/超痕量元素的“超级显微镜”。离子色谱法:高效分离测定多种阴阳离子(氟、氯、硝酸盐、硫酸盐等)的“离子捕手”。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法:分离和鉴定复杂有机污染物(农药、多环芳烃、消毒副产物等)的“黄金搭档”。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法:对付高沸点、热不稳定大分子有机物(如藻毒素、卤乙酸)的“神兵利器”。

科学为盾,共护清泉

水质理化检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精密科学,是保障我们“水杯子”安全的无名英雄。它用数据说话,为水处理工艺优化、管网水质监控和政府严格监管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每一次看似平常的水样分析,都是对公众健康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共同了解、信赖并支持这项科学,同时积极履行个人对饮水安全的关注责任。唯有科学与公众意识携手并进,才能让那汩汩流淌的生命之源,真正成为滋养健康的放心之水。

作者简介:刘淼,女,无党派人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副主任技师。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监督员。政协第九届东营市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合作导师,山东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与营养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转化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分析测试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理化检验检测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卫生毒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职业健康协会检测评价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东营市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东营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营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东营博士联谊会理事会理事,东营市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卫生检验、食品营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2025-07-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