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称为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它主要是由HIV侵犯、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合并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打个比喻,HIV病毒伪装成人体自身细胞,并复制出进入CD4淋巴细胞的“钥匙”,可以通过CD4淋巴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以其为养料进行疯狂复制,最后撑破细胞被释放出来,再寻找新的CD4细胞,对其进行周而复始的破坏。众所周知,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扮演“指挥者”和“调节者”的角色,对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维持免疫平衡至关重要,一旦遭到破坏,人体将无法抵御各种外来病原体的侵害,患上各种疾病。
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为抗HIV病毒治疗,即针对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抑制,以减少HIV病毒对CD4细胞的破坏,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HIV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这是其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的最重要原因。HIV是一种RNA病毒,其复制依赖逆转录酶将RNA转化为DNA。然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机制,导致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从而引发基因突变。就像一把结构复杂的钥匙,在不停地复制,偶尔,复制出来的新钥匙上面的齿纹,和原来标准的钥匙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大多数这种“不一样”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某些特定的变异,恰好会让这把新钥匙能抵抗药物的破坏,并继续复制出能打开CD4细胞的钥匙,这个现象就是我们说的耐药性。其结果是,以前对HIV病毒可能非常有效的药物失去了原有的威力,不能再抑制病毒复制,HIV病毒继续对人体CD4细胞进行破坏,进而造成种种不良后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失败。
导致耐药的最大原因是治疗依从性不好。治疗依从性是指严格按照医嘱治疗,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服用固定剂量的药物,并确保每一次服药都不遗漏。只有这样,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才能持续、稳定地维持在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水平之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压缩病毒复制的空间,将病毒发生变异并筛选出耐药株的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忘记服药一次,或因某些原因服药剂量不够,都可能让体内的病毒获得喘息和复制的机会,在这个药物抑制压力减弱的窗口期里,一旦碰巧产生能够抵抗当前药物的变异病毒株,病毒不仅能存活下来,而且那些对药物不敏感的病毒还会复制得更快,逐渐在体内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患者不能凭个人感觉,认为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另外,如果在坚持服药方面遇到困难,例如生活不规律导致经常忘记服药,药物带来难以忍受的副作用,或有其他任何原因导致不能按时按量服药,都应第一时间坦诚地与医生沟通,更换更适合的用药方案。
另外,耐药的HIV病毒也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例如,如果母亲体内是耐药病毒,则存在将这种耐药病毒传给宝宝的风险;有些患者刚确诊,还未开始任何治疗,医生在给其做检测时就发现其体内的病毒已是耐药病毒,这种情况叫做传播性耐药。
HIV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在治疗前要求患者做HIV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查看是否存在特定药物的耐药变异位点,以此判断该病毒对目前常用的几大类HIV药物中哪些耐药、哪些敏感。该结果能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一个最可能成功抑制病毒的初始治疗方案。
另外,如果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或者治疗开始后病毒载量曾快速下降至持续检测不到的水平、后来又不明原因地反弹升高,这时医生会高度怀疑在治疗过程中新出现了耐药性,通常会建议患者再次进行耐药检测,然后根据最新的耐药报告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毒的治疗效果。
总之,HIV耐药是艾滋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最终会导致治疗失败,值得医生和患者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