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手术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手术台上的操作,术后护理也同样重要。做好术后护理才可以使患者快速康复。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术后护理要点。
一、伤口护理 精心呵护,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伤口护理的关键,患者在伤口未愈合前要避免沾水,以免引发感染。同时,还需要按照医生指示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另外,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碰撞、摩擦和过度牵拉,防止伤口裂开而影响愈合。
二、饮食调整 合理膳食,助力恢复
术后饮食需根据手术类型和身体状况逐步恢复。一般来说,在胃肠道功能恢复(表现为排气、排便)之前,可能需要禁食或仅能少量饮水。当胃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后,可从流食(如米汤、果汁)、半流食(如粥、面条),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至关重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豆类)、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三、活动与休息 动静结合,促进康复
术后动静平衡是加速康复的关键,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活动,早期适当活动并非盲目起身,而是从术后几小时或一两天内的基础动作开始,先尝试在床上缓慢翻身,每次停留5~10分钟,帮助放松肌肉、预防压疮;适应后再借助家人或床栏支撑坐起,双腿自然下垂,逐步适应体位变化;待体力允许,可在床边短时间站立,再慢慢扶着墙面或助行器行走,每次10~15分钟即可。
活动时务必护住伤口,避免弯腰、扭转身体或过度牵拉,以防伤口裂开。同时,充足休息不可忽视——术后身体处于修复关键期,每天需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可通过拉上窗帘、减少噪声等方式营造安静睡眠环境,避免熬夜或频繁醒来。需注意,“动”要循序渐进,若活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或伤口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休息;“静”也非绝对卧床,过度静养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增加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为身体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四、药物使用 严格遵嘱,安全用药
术后用药是预防感染、缓解不适、促进恢复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杜绝任何自行调整的行为。无论是预防感染的抗生素、缓解疼痛的止痛药,都需按医生医嘱服用。服药前,要主动向医生明确药物信息,了解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止痛药“阻断疼痛信号”等作用原理,知晓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抗生素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某些止痛药可能导致嗜睡等,同时牢记特殊注意事项,比如服用抗凝药期间需避免剧烈碰撞、防止受伤出血。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或对用药时间、剂量有疑问,务必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生,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切忌凭主观感受自行停药、换药或增减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安全风险。
五、定期复查 按时复诊,监测恢复
术后定期复查并非“走过场”,而是医生动态掌握恢复进度、及时排查隐患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预约时间执行,切忌因自我感觉良好就随意缺席。手术伤口愈合情况、体内器官功能恢复、是否存在隐性并发症,都需要通过复查时的专业检查(如血常规、影像学检查、伤口评估等)来判断。比如腹部手术后复查B超能及时发现腹腔内是否有积液,骨科术后X光片可观察骨骼愈合程度,这些潜在问题往往难以通过自我感觉察觉,若错过复查可能延误干预时机。按时复查既是对术后恢复的“全程监测”,也是为长期健康保驾护航,确保每一步恢复都在专业指导下稳步推进。
术后护理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要点。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