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局麻怎么选?临床麻醉方式的科学决策指南

全麻、局麻怎么选?临床麻醉方式的科学决策指南
作者:刘雨蒙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2260

当接到手术通知时,患者需要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选择全麻还是局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存在着复杂的医学考量。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手术顺利开展,而且会对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就带大家从多个方面了解一下全麻和局麻两种麻醉方式的差异,帮助大家科学做出决策。

一、全麻与局麻的原理差异

(一)全身麻醉:让身体进入“休眠模式”

全麻是通过吸入气体、静脉注射等方式,将麻醉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主要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失去意识、痛觉、自主反射。全麻下患者就像进入了深度睡眠,对手术过程一无所知。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密切监测,确保患者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出,患者会逐渐苏醒。

(二)局部麻醉:精准“屏蔽”疼痛信号

局麻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部位,从而对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传导进行阻断,让手术区域失去痛觉。局麻又分为区域组织麻醉、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局部浸润麻醉就是医生会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切口部位,让局部组织的神经传导被阻断,患者在手术期间头脑清醒,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但手术部位没有痛感。

二、适用场景的不同考量

(一)全身麻醉的适用范围

1.大型复杂手术

全身麻醉比较适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开颅手术、心脏搭桥手术等这类大型复杂手术当中,这类手术操作时间长、过程复杂,需要患者保持绝对的静止,全麻可以满足手术需求,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2.不配合的患者

像儿童、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是无法控制自身行为的患者,很难在手术当中保持配合,全麻也是更合适的选择,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3.长时间手术

如果手术时间需要数小时,局麻可能无法维持足够的麻醉效果,而全麻可以稳定地保持麻醉状态,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没有痛感。

(二)局部麻醉的适用范围

1.小型体表手术

像包皮环切术、皮肤肿物切除、脂肪瘤切除等这些小型体表手术,手术范围局限,对全身的影响较小,局部麻醉就可以满足手术需求。

2.某些特殊部位手术

像眼科的白内障手术,局麻可以精准地麻醉眼部周围神经,避免全麻对眼部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可以和医生进行更好的配合。

3.对全身影响要求小的手术

像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年老体弱的患者,无法耐受全麻,局麻可以对身体产生更小的影响,并可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三、风险与并发症的差异

(一)全身麻醉的风险

全麻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抑制,存在一定风险。可能的并发症主要有药物过敏反应,轻微的可能是皮肤瘙痒、皮疹,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呼吸道并发症、循环系统波动等。但是,随着麻醉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全麻技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

(二)局部麻醉的风险

局麻相对安全,但也并不是没有风险。可能也会出现局部麻药毒性反应,当麻醉药物用量过大或者是误入血管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耳鸣、头晕等症状,麻醉效果较差,还会导致术中出现痛感、穿刺部位感染等。

四、术后恢复的区别

(一)全身麻醉的术后恢复

全麻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苏醒,可能还会伴随喉咙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和气管插管等操作存在关系。恢复进食后活动的时间也更晚,特别是胃肠道的手术,需要等到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后才能逐渐进食。但对于大型手术,患者全麻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缓解伤口疼痛。

(二)局部麻醉的术后恢复

局部麻醉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快,对身体影响更小,一般术后就可以进食和活动并发症,也较少,但是局麻术后镇痛效果较差,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伤口疼痛,需要配合使用其他振动方式。

总之,全麻和局麻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了解它们的区别和选择依据,才能帮助患者在手术前与医生进行更好的沟通,从而作出科学决策,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