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症状、危害及治疗

尿毒症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症状、危害及治疗
作者:​毛小兰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人民医院
7730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严重阶段,而肾性高血压则是肾脏功能受损后引发的血压异常升高。当两者同时存在时,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一、典型症状:多系统受损的警示信号

尿毒症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症状呈现多系统受累特点,需警惕以下表现:

1.消化系统异常

早期表现为食欲减退、味觉障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尿素等毒素通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和溃疡。

2.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发展为肌肉震颤、痉挛,甚至癫痫发作。高血压导致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尿毒症毒素共同作用,会加速神经元损伤。

3.心血管系统损害

头痛、头晕是常见症状,持续性高血压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主动脉夹层等危急重症。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心肌病变,表现为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胸闷。

4.血液系统异常

贫血是典型表现,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毒素抑制骨髓造血相关。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需定期输血治疗。

5.皮肤与骨骼改变

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常见,与钙磷代谢紊乱及毒素沉积有关。骨骼系统可出现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部分患者表现为骨痛或行走困难。

6.水电解质紊乱

水肿是尿毒症标志性症状,多从眼睑、下肢开始,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高钾血症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表现为胸闷、心悸甚至心脏骤停。

二、双重危害:加速器官功能衰竭的“隐形杀手”

尿毒症与肾性高血压的协同作用,会显著增加以下严重并发症风险:

1.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高血压通过增加肾小球内压,加速肾小球硬化进程。研究显示,未控制的血压可使肾功能下降速度加快数倍,最终导致无尿期提前到来。

2.心脑血管事件高发

此类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冠状动脉钙化加重是主要病理基础。

3.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

慢性高血压导致脑白质病变,可引发血管性痴呆。尿毒症毒素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进一步加重神经元变性坏死。

4.代谢紊乱综合征

钙磷代谢失衡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为骨痛、皮肤钙化结节。高磷血症与低钙血症共同作用,加速血管钙化进程。

5.免疫功能低下

尿毒症患者易合并严重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高,且常表现为重症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综合治疗:多维度干预的整合策略

针对这一复杂疾病,需采取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

(一)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对流原理清除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规律透析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避免容量负荷过重引发高血压。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势,适合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腹膜炎。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佳治疗方案,可彻底纠正尿毒症代谢紊乱。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二)血压精准管理

一般肾病患者:推荐高血压的降压总体目标为<140/90mmHg。尿蛋白阳性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

血液透析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诊室透析前血压,60岁以下者<140/90mmHg,60岁及以上者<160/90mmHg。

(三)营养支持治疗

1.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同时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预防营养不良。

2.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高钾血症患者需避免食用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必要时使用降钾树脂。

3.保证充足热量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减少脂肪供能比例。透析患者需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四、预防与随访

1.慢性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早期干预可延缓尿毒症进展。

2.每3-6个月检测血常规、电解质、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每年进行心脏超声、颅脑MRI检查。

3.推荐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乙肝疫苗接种对血液透析患者尤为重要。

尿毒症合并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启动治疗、坚持长期随访,是战胜这一疾病的关键所在。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