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麻醉会影响智商?最新医学研究推翻了这个说法

儿童麻醉会影响智商?最新医学研究推翻了这个说法
作者:​汪海洋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麻醉手术中心
4316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儿童因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而此时,家长们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其中一个最为普遍的顾虑便是:儿童麻醉会影响智商吗?长期以来,这种担忧在家长群体中广泛存在,甚至成为了一些家长拒绝为孩子进行必要手术的原因。但最新的医学研究已经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的真相。

麻醉影响智商说法的由来

早年间,一些动物实验的结果让人们对麻醉产生了恐惧。在这些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长时间、反复、大剂量地给予幼年动物麻醉药,可能会对其大脑发育产生影响。这些结果被报道后,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麻醉会让孩子变笨”的说法也由此传播开来。但需要明确的是,动物实验的条件与人类临床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动物实验结论直接套用到人类身上。

大量回顾性研究的矛盾结论

随着担忧的加剧,研究人员开始在人类群体中展开回顾性研究。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却出现了不一致性。首先,不同研究选取的评估指标各不相同,有的以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为指标,有的以学习障碍为评估指标,还有的以神经发育延迟为指标。而且,评估时间点的选择也千差万别。其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存在混杂性。例如,有研究表明,富裕的生活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麻药毒性的严重程度。同时,幼年便存在疾病的儿童,本身产生学习障碍的可能性就可能高于正常儿童,这也给研究带来了干扰。此外,麻醉的时长、次数、用药不同,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这些复杂的因素,使得回顾性研究难以得出确切结论。

国际前瞻性临床研究带来转机

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SmartTots的计划。该计划汇聚了大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资源,对研究目的、评估指标、研究对象、麻醉情况等进行了精准研究。其初步结果显示:幼年期单次或简短的全麻暴露,不会引起远期明显的神经认知缺陷。这一结果无疑给家长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此后,多项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2016年,一项涉及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等28家医院的研究,针对患有腹股沟疝并拟行疝修补术的婴儿,进行了清醒区域麻醉与七氟醚全身麻醉的对比试验。当孩子5岁时,通过韦氏学龄前及初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评估智商得分,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在认知评分上并无显著差异。2017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指出,4岁前接受手术麻醉与其后期的学习成绩或认知表现仅有很小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还不能排除需要手术的孩子本身可能存在的特殊性导致的学习能力下降。2018年梅奥诊所的研究发现,3岁以内儿童接受单次或多次手术,并在之后的8至12岁或15至20岁时接受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的一般智力评估没有差别。

特殊情况需特殊看待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单次、短时间的全身麻醉(一般指3小时内)对于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没有影响,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麻醉可能会对小儿的认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于某些患有先天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他们的神经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麻醉可能会增加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风险增加并不是由麻醉本身直接导致的,而是由孩子的疾病状态所决定的。

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

基于目前的医学研究,家长们应理性看待儿童麻醉。如果手术并非紧急且可以推迟,可以选择在孩子4岁之后再进行手术,以降低潜在的麻醉风险。然而,在面临紧急手术时,家长不应因顾虑麻醉的影响而拒绝或推迟手术,因为耽误手术时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身体伤害。在手术前,家长应积极与医生沟通,详细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配合医生制定最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案。

结语

儿童麻醉并不会像以往担忧的那样影响智商。医学研究的进步为我们驱散了这片笼罩在家长心头的阴霾。让我们相信科学,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为孩子的健康做出正确的选择。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