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  单位:绵阳市肛肠病医院 胃肠内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189

“反复腹痛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这种无明确病灶却频繁发作的腹痛,医学上称为“功能性腹痛”,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认为,其核心病机是“气机不畅、脉络阻滞”,与肝、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调理关键在“辨证施治”——通过疼痛性质、伴随症状找准证型,才能从根源缓解疼痛。

辨证核心:先辨“寒热虚实”,再定脏腑病机

中医辨证需“四诊合参”,首要分清“寒热虚实”,为后续调理定方向:

辨寒热:寒证腹痛多为“冷痛”,热敷、喝热水后缓解,伴怕冷、便溏;热证多为“灼痛”,遇凉稍减,伴口干、便干、尿黄。

辨虚实:实证腹痛“痛剧拒按”,发作急,与情绪、饮食相关;虚证腹痛“隐痛喜按”,缠绵难愈,劳累后加重,伴乏力、食欲差。

在此基础上,聚焦肝、脾、胃三大脏腑:中医有“肝木克脾土”之说,情绪不畅易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饮食不节、劳累则易伤脾胃,致气血不足、脉络失养。临床中,功能性腹痛以三类证型最常见。

常见证型与调理方法:辨证施调,精准缓解

1.肝气郁结型:情绪波动诱发,需疏肝理气

辨证要点:腹痛随情绪加重,多为胁肋部、上腹胀痛,伴嗳气、胸闷、烦躁、喜叹气,舌苔薄白,脉弦。

调理方案:

中药:以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壳等)加减,痛甚加延胡索,反酸加左金丸。

穴位: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每次3~5分钟,每日2次。

生活:避免情绪压抑,通过散步、冥想调节,睡前少思虑。

2.脾胃虚寒型:隐痛喜温,需温中健脾

辨证要点:腹痛为隐痛,按压、热敷后减轻,空腹、劳累加重,伴怕冷、手脚凉、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调理方案:

中药:用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等)或理中丸,腹泻加茯苓,喜温明显加肉桂。

食疗:常吃生姜红枣粥、炒山药,忌生冷(冰饮、凉菜)、寒性食物(西瓜、螃蟹)。

艾灸:每周2~3次艾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每次15~20分钟。

3.饮食积滞型:暴食后发作,需消食导滞

辨证要点:腹痛多为脘腹胀痛,按压加重,暴食、吃油腻后诱发,伴恶心、嗳气酸腐、便臭夹杂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

调理方案:

中药:以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等)加减,腹胀加枳实,便秘加莱菔子(大黄需遵医嘱)。

食疗:轻度积滞喝山楂麦芽水,吃白萝卜理气,暂以小米粥、烂面条等清淡饮食为主。

按摩:顺时针揉腹(以肚脐为中心),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以促进胃肠蠕动。

运用要点:避开3个误区,保障调理效果

不盲目止痛:功能性腹痛多为气机不畅,盲目用辛辣食物(辣椒)或寒凉药物,可能加重证型,需先辨证再调理。

坚持长期调理:该病多慢性反复发作,调理需坚持1~2个疗程(每疗程2~4周),症状缓解后不可骤停,以防复发。

先排器质性病变:若腹痛突然加重,伴便血、黑便、体重骤降、发热,需先西医就诊,排除溃疡、肿瘤等,再中医调理,避免延误重症。

功能性腹痛虽无器质性损伤,但反复疼痛影响生活质量。中医通过辨证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能从根源减少发作。只要找对证型、科学坚持,多数人可摆脱反复腹痛,恢复脾胃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