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夏日夜市的烤生蚝香气四溢,家庭餐桌上的清蒸螃蟹鲜嫩肥美,海鲜的美味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然而,对有些人来说,一口海鲜可能就是一场危机的导火索。海鲜过敏绝非 “小事”,严重时引发的过敏性休克,短短几分钟就能危及生命。学会识别海鲜过敏的症状,尤其是休克前兆,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救命知识!
一、为什么海鲜会成为 “健康刺客”?
海鲜富含蛋白质,其中的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中的原肌球蛋白、鱼类中的小清蛋白,都是常见的过敏原。当过敏体质的人食用海鲜后,免疫系统会将这些蛋白质误认为 “有害入侵者”,迅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组胺会让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发红、瘙痒,呼吸道黏膜肿胀,肠胃蠕动加快,从而出现各种过敏症状。
这就好比免疫系统拉响了 “错误警报”,原本无害的海鲜蛋白被当作 “敌人” 攻击。而且,过敏反应可能一次比一次严重,即使以前吃海鲜没事,也不代表以后不会过敏。
二、过敏分阶段,休克前兆要警惕
海鲜过敏的症状表现不一,从轻到重可分为三个阶段,尤其是休克前兆,一定要格外警惕:
1.轻度过敏:身体的“一级警报”。最常见的是皮肤“抗议”,全身或局部皮肤突然发痒,像有无数小蚂蚁在爬,接着出现红斑、风团,眼皮、嘴唇肿得像“发面馒头”。肠胃也会 “闹脾气”,恶心、呕吐、肚子绞痛、频繁跑厕所。还有人鼻子发痒、狂打喷嚏、流鼻涕,就像得了一场 “突然的感冒”。这些症状通常在吃完海鲜几分钟到 2 小时内出现。
2.中度过敏:危险升级。除了上述症状加重,呼吸道梗阻表现明显。患者咳嗽不停,呼吸急促得像拉风箱,说话声音嘶哑,仿佛喉咙里卡了东西。皮肤上的风团变大、连成一片,瘙痒感让人坐立难安。此时,过敏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必须立刻处理。
3.重度过敏(过敏性休克):生死时速。这是最凶险的阶段,往往毫无预兆地突然爆发。患者会感到胸口像被巨石压住,喘不上气,甚至出现窒息感;血压骤降,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意识逐渐模糊,直至昏迷;皮肤变得苍白、湿冷,冷汗直冒;心跳快得像擂鼓,心慌到无法自持。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短短几分钟内,呼吸、心跳就可能停止。曾有位大学生在聚餐时吃了几只虾,10 分钟后突然脸色煞白,瘫倒在地,四肢抽搐,幸好同桌同学学过急救知识,立即拨打 120 并解开他的领口、腰带,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三、关键时刻这样做,为生命抢时间
发现有人海鲜过敏,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1.立即停止食用:第一时间停止摄入海鲜及相关食物,避免过敏反应加重。
2.保持呼吸通畅:让患者坐下或躺下,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出现呕吐,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3.紧急用药:若患者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立即按说明书服用;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休克症状,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话,迅速按说明进行肌肉注射(一般注射在大腿外侧)。按压注射按钮,并持续按压 10 秒。这一针就像给身体注入 “救命强心剂”,能快速缓解严重过敏反应。
4.紧急送医: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立即拨打 120。等待救护车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记录症状变化,方便医生快速了解情况。
四、预防海鲜过敏,这些细节别放过
1.明确过敏史:如果已经知道自己对海鲜过敏,一定要坚决忌口,外出就餐时仔细询问菜品成分,避免误食含海鲜的食物。
2.做过敏原检测:不确定是否过敏的人,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自己对哪些海鲜过敏,做到心中有数。
3.避免高危烹饪方式: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可能无法完全破坏海鲜中的过敏原,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同时,不要食用不新鲜的海鲜,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物质也可能诱发过敏。
4.随身携带药物:过敏体质者外出时,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有医生处方)和紧急联系卡。卡片上注明过敏情况、紧急联系人、常用药物等信息,关键时刻能为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海鲜的鲜美固然诱人,但生命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多了解一分海鲜过敏知识,关键时刻就能多一分自救和救人的能力。愿每个人都能远离过敏风险,享受健康安心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