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泽巍  单位:高青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发布时间:2025-08-01
1086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检查中直径小于3cm的局灶性密度增高病灶,其中部分结节具有恶性风险,被归为高危肺结节。高危肺结节的特征包括结节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或分叶、内部密度不均、血供丰富等,且患者年龄较大、有吸烟史或家族史的情况更需警惕。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其中一部分需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并降低恶性病变进展的风险。

一、微创手术的适应证

高危肺结节的评估涉及影像学特征、患者病史及随访观察结果。当结节直径超过8mm、短期内增大、表现出恶性征象或经PET-CT提示代谢活跃时,手术切除往往成为优先选择。对于无法明确良恶性的肺结节,手术不仅有助于确诊,还能避免恶性病变发展至不可逆阶段。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良好且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更适合手术治疗。对于患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其他合并症的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权衡治疗利弊。

二、微创手术方式

目前微创肺结节手术主要采用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VATS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微创技术,通过数个小切口置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在高清影像引导下完成结节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RATS作为更先进的微创技术,利用机器人精确控制手术器械,在提高操作灵活性的同时减少术中组织损伤,适用于复杂部位或深部结节的切除。根据病变情况,可选择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楔形切除适用于边缘部位的小结节,肺段切除在保留正常肺组织的同时确保完整切除病灶,而肺叶切除通常用于明确恶性倾向的结节,以降低复发风险。

三、术前准备与评估

微创手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胸部CT、PET-CT、肺功能检测、心脏评估及血液检查,以判断结节的特性及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经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辅助术前诊断。对于位置较深或无法通过传统影像定位的结节,可借助术前CT引导植入标记物,如钩线或碘油,以提高术中定位准确性。术前患者需戒烟、改善肺功能,并调整基础疾病控制方案,以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四、术后恢复与管理

微创手术后患者通常恢复较快,但仍需注意术后管理以减少并发症。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适当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以预防肺不张及感染。伤口护理方面需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性气胸或少量胸腔积液,多数可自行吸收,但若积液较多或合并感染需进一步处理。病理检查结果通常在术后数天内得出,若确诊为早期肺癌,需结合病理分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术后长期随访包括定期影像学检查,以监测复发风险并评估肺功能恢复情况。

五、微创手术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微创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随着手术设备的进步,3D高清胸腔镜、荧光导航技术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逐步应用,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机器人手术的推广使微创技术在精准肺段切除及复杂肺结节处理方面更具优势。未来,微创手术将更加个性化,通过结合影像学分析、基因检测及生物标志物筛查,提高对高危肺结节的诊断率,并优化治疗策略,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六、总结

高危肺结节的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肺癌早期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胸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实现精准切除,既能确诊病变性质,又能降低恶性进展风险。术前评估的精准性、术中操作的精细化及术后管理的规范化共同决定了治疗效果。随着微创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高危肺结节的筛查和治疗将更加高效,为早期肺癌的防治提供更优选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