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处于脑卒中康复阶段的患者,常出现患侧上肢浮肿、疼痛、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后期甚至还会出现手部或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刺络拔罐护理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刺络拔罐护理?
刺络拔罐护理通过刺激患者皮肤、经络和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其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少,易于被患者接受。
二、刺络拔罐护理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价值
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刺络拔罐护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缓解疼痛与肿胀:刺络拔罐护理通过刺激皮肤和经络,可加速患者血液循环,促进体内炎症物质的代谢和排除,从而有效缓解患侧上肢的疼痛和肿胀,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改善关节活动度:刺络拔罐护理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使患者患侧上肢肌肉力量增强,上肢的灵活度也会有所提升,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为后续康复训练提供便利。
3.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刺络拔罐护理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与修复,帮助其神经系统功能快速恢复,逐步改善日常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三、刺络拔罐护理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方法
1.选择合适穴位
在刺络拔罐护理中,选择合适的穴位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相应穴位进行操作,如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这些穴位均位于上肢,刺激这些穴位能充分发挥刺络拔罐的治疗作用。具体穴位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严重程度及身体素质等进行个性化定制。例如,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选择合谷穴以缓解其疼痛感;对上肢运动功能受限的患者,可选择肩井、肩髃等穴位,以增强上肢力量、提高灵活性,从而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
2.做好皮肤消毒
在采用刺络拔罐护理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时,护理人员需在操作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消毒,以防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感染。在为患者皮肤消毒的时候,需要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轻轻地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保证消毒的彻底性和全面性。在消毒完成后,护理人员应稍等几分钟,使消毒剂发挥作用,保证患者皮肤的清洁与卫生。
3.实施刺络拔罐
实施刺络拔罐护理时,护理人员需手持罐体,将罐口贴合于患者皮肤和穴位,然后抽出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以吸拔皮肤和穴位。通常,患者单次刺络拔罐护理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0分钟至15分钟,具体时间应当结合患者感受以及皮肤反应确定,避免吸拔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皮肤出现水疱。
4.加强观察护理
实施刺络拔罐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例如,应观察患者的浮肿、疼痛症状是否改善,并留意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水疱等不良反应。若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发现任何异常,均需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总之,刺络拔罐护理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对此应有充分了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