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帆 陈荟 黄红娟  单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541

放射影像检查是诊断胃肠食管疾病的重要方式,采用X线钡餐造影、CT、MRI等技术,医生观察消化道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发现病变并制定治疗方案。下面为大家介绍食管癌、胃溃疡、胃癌、结肠息肉等常见疾病的放射影像特征:

一、食管疾病的放射影像表现

1.食管癌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射影像表现随病程进展产生变化,早期表现是黏膜皱襞增粗、紊乱或中断,局部管壁僵硬,表面可见小龛影或颗粒状充盈缺损。钡餐造影需结合内镜确诊,因早期病变易漏诊;中晚期表现是肿瘤向腔内生长形成不规则肿块,钡剂通过时呈“虫蚀样”或“地图样”缺损,病变段食管呈“鼠尾状”或“漏斗状”狭窄,与正常食管分界不清,管壁僵硬,钡剂进入肿瘤坏死区形成“半月征”或“龛影”,边缘不规则,狭窄段上方食管被动扩张,钡剂滞留。CT表现是食管壁局限性或环形增厚,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黏膜面凹凸不平,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提示肿瘤突破外膜,邻近器官受侵表现为分界不清。

2.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肝硬化患者,钡餐造影早期可见食管下段黏膜增粗或迂曲,管腔边缘呈锯齿状;典型病例表现为管腔内串珠样或蚯蚓样充盈缺损,管壁蠕动减弱、排空延迟。严重者管腔明显扩张且不易收缩,CT检查食管壁增厚,增强后与血管同步强化,可显示侧支循环形成。食管平滑肌瘤钡餐造影显示“指压征”或“环形征”,即肿瘤压迫食管壁形成的局部凹陷。其CT表现为食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强后均匀强化。贲门失弛缓症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下端呈“鸟嘴样”狭窄,管壁柔软,钡剂通过缓慢但可排空。

二、胃部疾病的放射影像表现

胃溃疡是胃黏膜的局限性缺损,钡餐造影表现方面,溃疡直接征象为龛影,多位于胃小弯,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底部平整,间接征象是黏膜皱襞集中、胃壁痉挛、胃排空延迟。CT表现是胃壁局部增厚,溃疡部位可见黏膜中断,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增强扫描溃疡底部无强化。

胃癌是胃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钡餐造影仅显示黏膜皱襞增粗或局部痉挛,易漏诊。CT对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但可发现胃壁轻微增厚或局部强化。中晚期胃癌:浸润型胃壁弥漫性增厚,内壁不光滑;蕈伞型胃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表面凹凸不平;溃疡型增厚胃壁或肿块表面火山口样凹陷,龛影边缘不规则。其CT表现是胃壁增厚,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提示肿瘤突破胃壁,邻近器官受侵表现为分界不清,腹膜后或腹腔淋巴结肿大提示转移。

三、小肠疾病的放射影像表现

肠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其钡餐造影表现为:溃疡型肠结核表现为肠管边缘不规则,钡剂涂布不均,可见“跳跃征”;增殖型肠结核表现为肠管狭窄、缩短,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其CT表现是肠壁增厚,增强后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但可见淋巴结肿大。小肠腺癌CT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或肿块形成,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提示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受侵表现为分界不清。小肠间质瘤CT表现为肠腔内或肠壁外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中央坏死区无强化。

四、结直肠疾病的放射影像表现

结肠癌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钡餐造影表现方面:增生型是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表面凹凸不平;浸润型是肠管狭窄,黏膜皱襞破坏,钡剂通过受阻;溃疡型是肠壁不规则龛影,周围黏膜皱襞中断。CT表现为肠壁增厚,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提示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受侵表现为分界不清。腹膜后或腹腔淋巴结肿大提示转移。

总之,放射影像检查在胃肠食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应用钡餐造影、CT、MRI等技术,医生可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